醫(yī)學教育網初級護師:《答疑周刊》2017年第28期:
1.【問題】新生兒黃疸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應首先考慮
A、生理性黃疸
B、新生兒敗血癥
C、新生兒肝炎
D、新生兒溶血癥
E、先天性膽道閉鎖
【正確答案】D
請問老師,其他的選項都出現在什么時間?
【解答】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常見疾病及黃疸發(fā)生時間
1.新生兒溶血病
主要表現有:①胎兒水腫;②黃疸;常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并進行性加重,血清膽紅素濃度迅速增加;③貧血:ABO血型不合者血紅蛋白多正常。嚴重貧血見于Rh血型不合,由于骨髓外造血活躍,出現肝脾腫大,嚴重者發(fā)生貧血性心力衰竭④膽紅素腦病。
2.母乳性黃疸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較牛奶明顯增高,使腸道中非結合膽紅素的產生及吸收增加所致。一般于母乳喂養(yǎng)后4~5日出現黃疸,持續(xù)升高,2~3周達高峰1~4個月逐漸消退?;純阂话銧顟B(tài)良好,停喂母乳2~4日黃疸明顯下降,若不下降應排除此病因。若再繼續(xù)喂母乳黃疸不再下降或又上升,最終延遲消退。
3.先天性膽道閉鎖黃疸生后1~3周出現,并逐漸加重,皮膚呈黃綠色,肝臟進行性增大,質硬、光滑,糞便呈灰白色(陶土色)。以結合性膽紅素增加為主,肝功能異常,B超檢查可協(xié)助診斷。如不及時治療3~4個月后可發(fā)展為膽汁性肝硬化。
4.新生兒肝炎一般黃疸于生后2~3周出現,并逐漸加重伴拒食、體重不增、大便色淺,尿色深黃,肝(脾)腫大。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伴肝功能異常。
5.新生兒敗血癥及其他感染由于細菌毒素作用,加快紅細胞破壞、損壞肝細胞所致。黃疸于1周內出現,或黃疸退而復出并進行性加重,并伴全身中毒癥狀,有感染病灶,以臍炎、皮膚膿皰瘡引起最多見。早期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或兩者均高;晚期則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
2.【問題】宮頸糜爛的分型有哪幾種?
【解答】宮頸糜爛根據糜爛深淺程度分3型。
單純型糜爛指炎癥初期鱗狀上皮脫落后由單層柱狀上皮覆蓋,表面平坦;
顆粒型糜爛指炎癥繼續(xù)發(fā)展,腺上皮過度增生并伴有間質增生,糜爛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
乳突型糜爛指間質繼續(xù)增生,糜爛面高低不平更加明顯,呈乳突狀突起。
根據糜爛面的面積大小將宮頸糜爛分為3度。
糜爛面積小于子宮頸面積的1/3為輕度糜爛;
糜爛面積占子宮頸面積的1/3~2/3為中度糜爛;
糜爛面積大于子宮頸面積的2/3為重度糜爛。
3.【問題】補液常用注射用水有哪些?請老師幫忙匯總下。
【解答】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靜脈輸入的,因其無滲透張力,輸入靜脈可使RBC膨脹、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電解質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給水分(由呼吸、皮膚所蒸發(fā)的(不顯性丟失)及排尿丟失的)和供應部分熱量,并可糾正體液高滲狀態(tài),但不能用其補充體液丟失。5%GS為等滲溶液,10%GS為高滲溶液,但輸入體內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供給能量,或轉變成糖原儲存于肝、肌細胞內,不起到維持血漿滲透壓作用。(注:10%GS比5%GS供給更多熱量,雖其滲透壓比5%GS高1倍,如由靜脈緩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釋,并被代謝,其效果基本與5%GS類似。Glucose輸入速度應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
(2)電解質溶液:種類較多,主要用于補充損失的液體(體液丟失)、電解質和糾正酸、堿失衡,但不能用其補充不顯必丟失及排稀釋尿時所需的水。
1)生理鹽水(0.9%氯化鈉溶液):為等滲溶液,常與其他液體混合后使用,其含鈉和氯量各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漿濃度142mmol/L,而氯比血漿濃度(103mmol/L)高。輸入過多可使血氯過高,尤其在嚴重脫水酸中毒或腎功能不佳時,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險,故臨床常以2份生理鹽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鈉與氯之比為3:2,與血漿中鈉氯之比相近。
2)高滲氯化鈉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為高濃度電解質溶液,3%NaCl主要用以糾正低鈉血癥,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種混合液。
3)碳酸氫鈉溶液:可直接增加緩沖堿,糾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療代謝性酸中毒的首選藥物,1.4%溶液為等滲液,5%為高滲液。在緊急搶救酸中毒時,亦可不稀釋而靜脈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
4)氯化鉀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鉀和15%氯化鉀溶液兩種。均不能直接應用,須稀釋成0.2%~0.3%溶液靜脈點滴,含鉀溶液不可靜脈推注,注入速度過快可發(fā)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為適應臨床不同情況的需要,將幾種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補其不足。
【醫(yī)學教育網(pardusfixedincomebond.com)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