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官方報名時間>> | 有問必答>> | 資料0元領(lǐng)>> |
補氣方
補氣方用于肺脾氣虛證,如氣短聲低、神疲乏力、面色光白、頭暈自汗、納差便溏、或脫肛、子宮脫垂、脈弱等。常以黨參、黃芪、白術(shù)、炙甘草等補氣藥為組成方劑。代表方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
四君子湯
《局方》
組成:黨參12克 炙甘草4.5克 茯苓9克 白術(shù)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養(yǎng)胃、甘溫益氣。
主治:脾胃氣虛、運化力弱。癥見面色萎黃、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脈細弱。
方解:本方為治脾胃氣虛的基本方。方中黨參甘溫扶脾養(yǎng)胃,補益中氣,使脾胃健旺、增進運化力,資生氣血為主藥。脾虛易生濕、白術(shù)苦溫、能健脾燥濕,扶助運化為補藥。茯苓甘淡,助白術(shù)健脾利濕為佐藥。炙甘草甘溫,補中和胃作為使藥。
臨床應(yīng)用:
1.本方長于補中氣、健脾胃、很多補益方都從此方加減化裁而成,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胃功能減退,消化力弱,各種慢性病出現(xiàn)的脾氣虛弱均可加減應(yīng)用。
2.脾胃虛弱兼有氣滯,胸腹脹悶不舒,可加陳皮理氣化滯,稱為導(dǎo)功散,如小兒食少便溏,消化不良的脾氣虛適用。
3.脾胃氣虛兼有痰濕,咳嗽痰多,痰清稀,氣短者可加半夏、陳皮理氣化痰稱六君子湯。
4.脾胃氣虛,寒濕滯留中焦,脘腹脹痛,呃逆噯氣,嘔吐腹瀉,舌苔白膩等加陳皮,法半夏、木香、砂仁可以行氣止痛、降逆化痰,名為香砂六君子湯。
在上述四君子湯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不同臨床辯證,加用行氣和胃,理氣化滯,燥濕化痰藥,臨床上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湯及妊娠惡阻,屬于脾胃氣虛者均可選用。據(jù)報導(dǎo)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胃潰瘍,有效率為90%,治愈率達50%。
補中益氣湯
《脾胃論》
組成:黃芪15克 白術(shù)10克 黨參15克 當(dāng)歸6克 陳皮6克 柴胡5克 升麻5克 炙甘草5克。
功效:調(diào)補脾胃、益氣升陽。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氣虛及氣陷。癥見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脈虛或身熱有汗、渴喜熱飲、或脫肛、子宮脫垂、久痢、久瘧等證。
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主藥;黨參、白術(shù)、炙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輔藥;脾胃為氣血營衛(wèi)生化之源;脾虛易致氣滯,故用陳皮理氣化滯;升麻、柴胡協(xié)同芪、參升陽陷;氣虛則血虛,故用當(dāng)歸補血和營,均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湊補中益氣,升陽固表,強健脾胃之功。
臨床應(yīng)用:
1.素體氣虛,易患感冒,或氣虛外感發(fā)熱不退,身倦多汗等癥,可用本方治療。
2.本方亦可用于氣虛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腎下垂、眼瞼下垂等證。若加入積殼或積實可使內(nèi)臟平滑肌收縮有力,肌張力增強,效果更好。
3.凡一般慢性疾病,癥見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少氣懶言,自汗體倦,動則氣促,舌淡脈虛等,亦可加減使用。
2.補血方
補血方用于血虛證,如面色萎黃、爪甲蒼白、頭暈?zāi)垦!?a href="http://pardusfixedincomebond.com/jibing/xinji/" target="_blank" title="心悸" class="hotLink">心悸失眠,月經(jīng)量少色淡等。常用熟地黃、當(dāng)歸、芍藥等補血藥為主組成方劑。因“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故補血方常配用黨參、黃芪之類,以益氣生血。代表方如四物湯,當(dāng)歸補血湯、歸脾湯等。
四物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熟地黃15克 當(dāng)歸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用法:為粗未,每服三錢,水煎,空腹熱服。功效:補血調(diào)血。
主治:血虛血滯所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以及一切血虛證而見舌淡、脈細者。
方解:方中以熟地黃滋腎補血,以養(yǎng)胞宮,用為主藥;肝腎同源,腎虛則肝血亦虛,故輔以當(dāng)歸補血養(yǎng)肝,和血調(diào)經(jīng);再以白芍養(yǎng)血和陰、川芎活血行氣,暢通之血,使補而不滯,營血調(diào)和,均為佐使藥。四藥合用,具有補血調(diào)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虛血滯之證,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尤為多用。
臨床運用:
1.本方證兼見氣虛者,可加黨參、黃芪以補血生氣,可加桃仁、紅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虛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濕養(yǎng)血脈;血虛有熱加黃苓、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熱涼血;欲其行血,則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則去川芎加入阿膠、棕櫚炭等。
2.血虛血滯痛經(jīng),而見月經(jīng)血淡,經(jīng)行不暢,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氣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
3.血虛頭痛、頭暈、可加白芷、藁本以祛風(fēng)止痛。
使用注意:脾胃陽虛、陰虛火旺者不宜用。
歸脾湯
《濟生方》
組成:白術(shù)9克 茯神10克 黃芪12克 龍眼肉10克 酸棗仁10克 黨參12克 炙甘草5克 克當(dāng)歸10克 遠志10克 木香10克。
用法:加生姜6克大棗3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血。
主治:
1.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體倦、面色萎黃、舌色淡白、脈弱。
2.脾虛不攝所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證。
方解:方中四君子湯補氣健脾,使脾胃強健、則氣血自出、氣能統(tǒng)血為主藥;當(dāng)歸補血湯補氣生血、使氣固血充,為輔藥;龍眼肉,酸棗仁,遠志養(yǎng)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均為佐藥;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為使藥。諸藥合用,共湊益氣健脾、補血養(yǎng)心之效。
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心脾兩虛的心悸、失眠;對于脾虛血少的血證,可加入阿膠、首烏、鹿角霜等補血、止血藥同用。
2.月經(jīng)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經(jīng)再生,淋瀝不斷,以及月經(jīng)過多,伴有頭暈、心悸、體倦等心脾兩虛見癥,可用本方治療。
3.可用于久病體虛遺精、盜汗、自汗、臟躁等證。
3.補陰方
補陰劑主要用于肝腎陰虛,癥見潮熱顴紅,五心煩熱,盜汗失眠、夜夢遺精、消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常用地黃、麥冬、龜板等甘寒養(yǎng)陰藥物為主組成方劑,代表方如六味地黃丸,一貫煎等。
六味地黃
《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熟地黃240克 山萸肉120克 山藥120克 澤瀉90克 茯苓90克 丹皮90克。
用法:研未,煉蜜為丸或作湯劑煎服。
功效: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潮熱,手足心熱,消渴、虛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方解:方中熟地黃滋腎填精,為主藥;輔以山藥補脾固精,山萸肉養(yǎng)肝澀精,稱為三補。又用澤瀉清瀉腎火,并防熟地黃之滋膩;茯苓淡滲脾濕,以助山藥之健運,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溫,共為經(jīng)使藥,謂之三瀉。六藥合用,補中有瀉,寓瀉于補,相輔相成,補大于瀉,共湊滋補肝腎之效。
臨床應(yīng)用:
1.本方為補陰之代表方,加黃柏、知母,名知柏地黃丸,其滋陰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陰虛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等證;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黃丸,著重滋補肝腎以明目,用于肝腎不足所致之視物不清及眼睛澀痛等癥;若加五味子、名都氣丸,用于腎虛氣喘、呃逆等癥;若加麥冬、五味子,名麥味地黃丸,用于肺腎陰虛,咳嗽吐血,潮熱盜汗等癥。
2.本方對于神經(jīng)衰弱、肺結(jié)核、糖尿病、甲狀機能亢進、腎結(jié)核、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屬于肝腎陰虛者,均可加減使用。
3.本方加入當(dāng)歸、柴胡、五味子等治療球后視神經(jīng)炎,中心性視網(wǎng)膜炎,視神經(jīng)萎縮、有一定療效。
一貫煎
《柳洲醫(yī)話》
組成:北沙參9克 生地18克 麥冬9克 當(dāng)歸9克 枸杞9克 川楝子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養(yǎng)陰疏肝。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等癥。
方解:方中用生地黃滋養(yǎng)肝腎、為主藥;輔以北沙參、麥冬、枸杞滋陰養(yǎng)肝,以加強養(yǎng)陰作用;佐以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肝;使以川楝子疏肝泄熱,使肝氣條暢,則郁熱可除。諸藥合用,使肝體得養(yǎng),肝氣條達,則上述諸癥自除。
臨床應(yīng)用:
1.本方為治陰虛脅痛的常用方,如熱盛加黃連、黃芩、天花粉、如便秘、加瓜萎仁、火麻仁;虛熱、加地骨皮;陰虧、加石斛;痰多加貝母、瓜萎;腹痛、加白芍、甘草;脅痛、加鱉甲。
2.用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等屬陰虛氣滯者可酌用,一般肝區(qū)疼痛,可加丹參、白芍以和血、柔肝止痛;食后胃脹可加砂仁、雞內(nèi)金;如見失眠、可加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夜交藤等。
使用注意:兼有停痰積飲者禁用。
左歸飲
《景岳金杯》
組成:熟地8-50克 山藥6克 枸杞6克 茯苓6克 山萸6克 炙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益腎陰。
主治:真陰不足,腰酸遺泄、盜汗、口燥咽干、口渴欲積、舌尖紅、脈細數(shù)。
方解:左歸飲源于六味地黃丸,方中重用熟地,滋腎填陰為主;山萸、枸杞加強滋腎陰養(yǎng)肝血為輔;茯苓滲濕健脾為佐、炙草,山藥益氣健脾,合并諸藥而俱有益腎養(yǎng)肝健脾之功效。其與六味地黃丸不同處,在于本方適用于真陰虛而火不旺者,故不用澤瀉、丹皮之清瀉、純?yōu)閴阉畡?/P>
臨床應(yīng)用:
1.主要用于腰酸咽干、舌尖紅、脈細數(shù)之腎陰不足證。
2.各兼有脾胃運化力弱,應(yīng)加陳皮、砂仁等理氣醒脾;盜汗甚者加入五味子等斂陰止汗;口渴重者加沙參、天花粉等生津止渴。
4.補陽方
補陽方主要用治腎陽虛證,虛見腰膝酸軟,腰以下有冷感,下肢軟弱,虛喘耳鳴,或陽痿早泄、小便不利,溺后余瀝,尿頻等常用附子、肉桂、杜仲、肉蓯蓉等甘溫補陽藥為主組成方劑。代表方如腎氣丸。
腎氣丸
《金匱要略》
組成:熟地黃240克 山藥120克 山茱萸120克 澤瀉90克 茯苓90克 丹皮90克 肉桂30克 附子30克。
用法:為末。煉蜜為小丸,每服9克,或作湯劑。
功效:溫補腎陽。
主治與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腿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尿頻,脈虛弱,以及痰飲,腳氣,消渴等證。
方解:方中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為主藥,以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為輔助藥,二者合用,使陰陽協(xié)調(diào),腎氣充足,腎陽虛證自然消除。本方宗旨,正如《景岳全書》所說:“故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窮”。即甘溫補腎陽之藥往往與甘潤補腎陰的藥物同用,才能陰陽相互為用。
臨床應(yīng)用:
1.多用于慢性腎炎,糖尿病,腰痛,以及性神經(jīng)衰弱等,以腎陽不足為要點。
2.本方加牛膝、車前子,名濟生腎氣丸。其利尿消腫之力更強,可用于腎陽不足,腰重腳腫、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右歸丸
《景岳全書》
組成:熟地8-50克 山藥6克 枸杞6克 山茱萸3克 炙草5克 肉桂4克 杜仲6克 制附子7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補腎陽。
主治:腎陽不足,腰痛腰酸,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脈沉細。
方解:熟地、山藥、山萸、枸杞培補腎陰;肉桂、附子溫養(yǎng)腎陽、炙甘草補中益氣,杜仲強壯益精。共湊溫補腎陽之效。
臨床應(yīng)用:
本方辯證要點是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祛神疲、畏寒肢冷、陽萎、滑精、腰酸膝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各氣短者加人參、白術(shù);火不曖土、泄瀉腹痛者宜加炮姜、肉豆寇;若血虛血滯、加當(dāng)歸。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