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51:果實及種子類中藥-豆蔻
[來 源] 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實。按產(chǎn)地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性狀鑒別] 藥材:原豆蔻,近球形,略具鈍三棱。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 均具有淺棕黃色毛茸。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開裂。種子團3瓣,每瓣有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guī)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表面暗棕色,外被膜質假種皮,種臍 圓形凹陷;質堅硬,斷面白色,有油性。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顯微鑒別] 白豆蔻種子橫切面:①假種皮殘留。②種皮表皮細胞為徑向延長的厚壁細胞。③色素層常為2列,細胞壁厚,多為切向延長。④油細胞層 由1列大型油細胞組成,類方形,壁薄,內(nèi)含油滴。⑤色素層為數(shù)列壓扁的細胞,內(nèi)含紅棕色物質。⑥內(nèi)種皮為1列石細胞,內(nèi)壁較厚,胞腔偏靠外側,其內(nèi)可見硅 質塊。⑦外胚乳細胞內(nèi)含淀粉粒及少數(shù)草酸鈣結晶。⑧內(nèi)胚乳細胞內(nèi)含糊粉粒。
☆ 考點152:果實及種子類中藥-益智
[來 源] 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狀鑒別] 藥材:呈紡錘形或橢圓形,兩端稍尖。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縱向斷續(xù)狀棱線13~20條。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薄而 韌,與種子緊貼。種子團分3瓣,中有薄膜,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略呈扁圓形不規(guī)則塊狀,略有鈍棱;長約3mm;表面棕色或灰黃色,外被淡棕色假種 皮;質硬;胚乳白色。氣芳香特異,味辛微苦。
☆ ☆☆☆☆考點153:全草類中藥-麻黃
[來 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
[性狀鑒別] 藥材: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有的帶少量棕色木質莖。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脊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jié)明顯,節(jié)上有膜 質鱗葉,裂片2(稀3),銳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聯(lián)合成筒狀,紅棕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為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 形。氣微香,味澀、微苦。
[顯微鑒別] (1)莖橫切面:草麻黃。①表皮細胞外被厚的角質層,兩棱線間有下陷氣孔。②棱線處有非木化的下皮纖維束。③皮層較寬,纖維成束 散在。④中柱鞘纖維束新月形。⑤外韌維管束8~10個,形成層環(huán)類圓形,木質部呈三角狀。⑥髓部薄壁細胞含棕紅色塊狀物,環(huán)髓纖維偶見。⑦本品表皮細胞外 壁、皮層薄壁細胞及纖維壁均有多數(shù)細小草酸鈣方晶或砂晶。(2)粉末:草麻黃,①表皮細胞呈類長方形,外壁布滿顆粒狀細小晶體;氣孔特異,內(nèi)陷,保衛(wèi)細胞 側面觀呈啞鈴形或電話聽筒形;角質層極厚,常破碎,呈不規(guī)則條塊狀,有的呈乳頭狀突起。②纖維木化或非木化,狹長,壁厚,胞腔不明顯,壁上附有眾多細小的 砂晶和方晶。③棕紅色塊狀物不規(guī)則形。
[成 分] 三種麻黃均含生物堿,主要是1-麻黃堿,其次是d-偽麻黃堿;另含微量的1-N-甲基麻黃堿、d-N-甲基偽麻黃堿、1-去 甲基麻黃堿、d-去甲基偽麻黃堿等。草麻黃中還含揮發(fā)油、黃酮類、有機酸類、鞣質等成分。麻黃堿是主要有效成分,偽麻黃堿有抗炎作用。生物堿主要存在于麻 黃草質莖節(jié)間的髓部。
☆ ☆☆☆考點154:全草類中藥-槲寄生
[來 源] 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帶葉莖枝。
[性狀鑒別] 藥材:莖枝呈圓柱形,2~5叉狀分枝。表面黃綠色、金黃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節(jié)膨大,節(jié)上有分枝或枝痕。體輕,質脆,易折斷, 斷面不平坦,皮部黃色,木部色較淺,有放射狀紋理,髓部常偏向一邊。葉對生于枝梢,易脫落,無柄;葉片呈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表面 黃綠色,有細皺紋,主脈5出,中間3條明顯;革質。漿果球形,皺縮。無臭,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顯微鑒別] (1)莖橫切面:①表皮細胞長方形,外被黃綠色角質層。②皮層較寬廣,纖維數(shù)十個成束,微木化;老莖石細胞甚多,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 成群。③韌皮部較窄,老莖散有石細胞。④形成層不明顯。⑤木質部射線散有纖維束;導管周圍纖維甚多,并有少數(shù)異形細胞。⑥髓明顯。⑦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及少數(shù)方晶。(2)粉末:①表皮碎片黃綠色,表皮細胞表面多角形,可見氣孔,氣孔平軸式。②纖維成束,壁較厚,略呈波狀,微木化。③異形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 壁較厚,微木化,胞腔大。④石細胞類方形、類多角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⑤草酸鈣簇晶,方晶較少。[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含量測定] 用薄層掃描法測定,本品含齊墩果酸不得少于0.17%.
☆ ☆考點155:全草類中藥-魚腥草
[來 源] 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藥材:莖呈扁圓柱形,扭曲。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shù)條,節(jié)明顯,下部節(jié)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斷。葉皺縮,展平后呈心形,先端漸尖, 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基部可見4枚總苞。氣微,搓碎后有魚腥 氣,味微澀。
☆ ☆☆☆考點156:全草類中藥-細辛
[來 源] 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全草。前兩種習稱"遼細辛".
[性狀鑒別] 藥材:北細辛,常蜷縮成團。根莖橫生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具短的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環(huán)形的節(jié),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根細 長,密生節(jié)上,表面灰黃色,平滑或有微細的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基生葉1~3,具長柄,完整葉片心形至。腎狀心形;表面淡綠色,全緣,先端 急尖,基部深心形。有時可見花或果實,花多已皺縮,暗紫色,鐘形,花被頂裂片由基部反卷與花被筒幾全部相貼。蒴果半球形。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顯微鑒別] (1)北細辛根橫切面:①后生表皮細胞1列,其外側常殘留表皮細胞。②皮層寬廣,散有油細胞;內(nèi)皮層明顯。③中柱鞘為1列薄壁細胞。④維管束輻射狀,形成層隱約可見,初生木質部通常三原型,稀二原型或四原型。
?。?)北細辛葉片表面觀:①油細胞為上凸或下凹的圓形細胞。②非腺毛圓錐形,由多個細胞組成,壁上有疣狀突起。下表皮的非腺毛比上表皮多。③氣孔不定式。④海綿組織中含少量草酸鈣砂晶及小方晶。
[成 分] 三種細辛均含揮發(fā)油,油中均含甲基丁香油酚、黃樟醚、細辛醚,并含a-蒎烯及β-蒎烯等成分。
[含量測定] 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2.0%(m1/g)。
☆☆☆考點157:全草類中藥-淫羊藿
[來 源] 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葉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或朝鮮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藥材:淫羊藿莖細圓柱形,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具光澤。莖生葉對生,二回三出復葉;小葉片卵圓形,先端微尖;頂生小葉基部心形, 兩側小葉較小,偏心形,外側較大,呈耳狀,邊緣具黃色刺毛狀細鋸齒;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主脈7~9條,基部有稀疏細長毛,細脈兩面突起,網(wǎng)脈明 顯。葉片近革質。無臭,味微苦。
☆考點158:全草類中藥-廣金錢草
[來 源] 為豆科植物廣金錢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①藥材:莖呈圓柱形。表面淺棕黃色,密被黃色伸展的短柔毛;質稍脆,斷面中部有髓。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3片,圓形或矩圓形, 直徑2~4cm,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鈍圓,全緣,上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無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緊貼的絨毛,側脈羽狀;葉柄長1~2cm;托葉1對,披針 形。氣微香,味微甘。②飲片:廣金錢草呈中段狀。莖呈圓柱形。外表面淺棕黃色,密被黃色伸展的短柔毛;斷面有髓。葉片已切斷,多皺縮和破碎,黃綠色或灰綠 色,全緣,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絨毛;托葉披針形。氣微香,味微甘。
☆ 考點159:全草類中藥-紫花地丁
[來 源] 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性狀鑒別] 藥材常皺縮成團。主根長圓錐形。淡黃棕色,有細縱皺紋;質硬,易折斷,斷面平坦,白色,帶粉性。葉基生,灰綠色,展平后葉片呈披 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楔形或稍心形,邊緣具有鈍鋸齒,兩面有毛;葉柄細,上部具明顯狹翅?;ㄇo纖細;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細管狀。蒴果 長圓形,常3裂。種子多數(shù),淡棕色。氣微,味微苦而帶黏性。
☆ ☆☆☆考點160:全草類中藥-金錢草
[來 源] 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干燥全草。
[產(chǎn) 地] 主產(chǎn)于四川省。長江流域及山西、陜西、云南、貴州等省亦產(chǎn)。
[性狀鑒別] 藥材:常纏結成團,無毛或被疏毛。莖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紅色,具皺紋,下部莖節(jié)上有時具須根,斷面實心。葉對生,展平后呈寬卵 形或心臟形,基部微凹,全緣;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一條明顯突起,葉片用水浸后,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有的帶花,花黃色,單 生葉腋,具長梗。蒴果球形。質脆易碎。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1)莖橫切面:①表皮細胞外被角質層,有時可見腺毛,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②皮層寬廣,細胞中有時含紅棕色分泌物,分泌 道散在,周圍分泌細胞內(nèi)含紅棕色塊狀分泌物;內(nèi)皮層明顯。③中柱鞘纖維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④維管束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連接成環(huán)。⑤髓常成空腔。 (2)葉表面觀:①腺毛紅棕色,頭部單細胞;柄部單細胞。被疏毛者莖、葉表面可見多細胞非腺毛,有的細胞呈縊縮狀,表面可見細條紋,胞腔內(nèi)含黃棕色物。② 分泌道散布于葉肉組織中,內(nèi)含紅棕色分泌物。③氣孔不等式或不定式。
☆ ☆☆☆考點161:全草類中藥-廣藿香
[來 源] 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按產(chǎn)地不同分石牌廣藿香及海南廣藿香。
[采收加工] 枝葉茂盛時采割,日曬夜悶,反復至干。
[性狀鑒別] 藥材:嫩莖呈鈍方柱形,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密被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老莖近圓柱形,被灰褐色栓皮。葉對生,皺縮 成團,展平后,完整者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兩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葉柄細,被柔毛。氣香特異,味微 苦。
[顯微鑒別] (1)莖縱切面:①表皮為1列細胞,上有非腺毛,由1~5個細胞組成。②皮層外側為數(shù)列厚角細胞,內(nèi)側為薄壁細胞,有大形細胞間 隙,內(nèi)有間隙腺毛,呈縱向排列,腺頭單細胞,較大,長圓形或類圓形,內(nèi)含黃色至黃綠色揮發(fā)油,柄短,1~2個小細胞。③中柱鞘纖維成束斷續(xù)排列。④韌皮部 狹窄。⑤木質部導管、纖維、木薄壁細胞均木化。⑥髓部寬廣。⑦薄壁細胞含草酸鈣小針晶及片狀結晶。(2)葉片粉末:①表皮上可見腺毛、非腺毛及直軸式氣 孔;非腺毛1~6細胞,壁具刺狀突起,有的胞腔含黃棕色物;腺鱗頭部8細胞,柄單細胞,極短;小腺毛頭部2細胞,柄1~3細胞,甚短。②葉肉組織中有間隙 腺毛,頭部單細胞,呈不規(guī)則囊狀,細胞較大,柄短。③薄壁細胞含草酸鈣小針晶。
☆ ☆考點162:全草類中藥-荊芥
[來 源] 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藥材:莖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對生,多已脫落,葉片3~5個羽 狀分裂,裂片細長。穗狀輪傘花序頂生?;ü诙嘁衙撀?,宿萼鐘形,頂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內(nèi)藏棕黑色小堅果。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
[顯微鑒別] 粉末:①宿萼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②腺鱗頭部8個細胞,柄單細胞,棕黃色。③小腺毛頭部1~2個細胞,柄單細胞。④非腺毛 1~6個細胞,大多具壁疣。⑤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⑥內(nèi)果皮石細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密具紋孔。⑦纖維平直或微波 狀。
☆ ☆考點163:全草類中藥-益母草
[來 源] 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藥材:莖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縱溝。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體輕,質韌,斷面中部有白色髓。葉形多種,莖中部葉交互對 生,有柄;葉片灰綠色,多皺縮和破碎,易脫落;完整者下部葉掌狀3裂,上部葉羽狀深裂或3淺裂,最上部的葉不分裂,線形,近無柄。輪傘花序腋生,小花淡紫 色,花冠多脫落,花萼筒狀,上端5尖齒,小苞片針刺狀,無花梗。氣微,味微苦。
[成 分] ①生物堿。②多種有機酸。
☆ ☆☆考點164:全草類中藥-薄荷
[來 源] 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藥材:莖方柱形,有對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棱角處具茸毛;質脆,斷面白色,髓部中空。單葉對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 平后葉片呈寬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稀被茸毛,有凹點狀腺鱗。輪傘花序腋生,鐘狀花萼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 色。揉搓后有特殊的清涼香氣,味辛、涼。
[顯微鑒別] (1)莖橫切面:①表皮上有扁球形腺鱗、單細胞頭的腺毛和1~8個細胞的非腺毛。②皮層在四棱脊處有厚角細胞,內(nèi)皮層明顯。③維 管束于四角處較發(fā)達,于相鄰兩角間具數(shù)個小維管束;韌皮部細胞較小,呈狹環(huán)狀;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在四棱處發(fā)達。④髓部寬廣,中心常有空隙。⑤薄壁細胞中 含橙皮苷結晶。
?。?)葉表面觀:①腺鱗頭部呈圓形,由8個細胞組成,放射狀排列,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及柄部均為單細胞。②非腺毛1~8細胞,常彎曲,壁厚,微具疣狀突起。③下表皮氣孔多見,直軸式。④葉肉及表皮薄壁細胞內(nèi)有淡黃色針簇狀或呈扇狀的橙皮苷結晶。
[成 分] ①含揮發(fā)油,稱薄荷油。油中主含1-薄荷腦,其次為1-薄荷酮、異薄荷酮、胡薄荷酮及薄荷酯類等。溫度稍低時即析出大量無色薄荷腦晶體。②含黃酮類等化合物。③多種氨基酸。
[理化鑒別] 取葉的粉末少量,經(jīng)微量升華得油狀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結晶少量,初顯黃色至橙黃色,再加水1滴,即變紫紅色。
☆ ☆考點165:全草類中藥-肉蓯蓉
[來 源] 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帶鱗葉的干燥肉質莖。
[性狀鑒別] 藥材呈扁圓柱形,稍彎曲。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片,通常鱗片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或放射狀環(huán)紋,有時中空。氣微,味甜、微苦。
☆☆☆☆考點166:全草類中藥-穿心蓮
[來 源] 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藥材:莖呈方柱形,多分枝,節(jié)稍膨大;質脆,易折斷,折斷面有白色髓部。單葉對生;葉片皺縮,完整者展開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 形,先端漸光,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微波狀;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光滑;柄短或近無柄。氣微,味極苦,苦至喉部,經(jīng)久苦味不減。
[顯微鑒別] (1)葉橫切面:①上下表皮中均有增大的含鐘乳體的細胞;均被腺鱗,有時可見非腺毛。②柵欄細胞1~2列,通過中脈上方;海綿組 織排列疏松。③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凹槽狀;木質部上方薄壁細胞中含有鐘乳體。④主脈上表面突起呈三角形,上下表皮內(nèi)側有厚角組織。
?。?)葉粉末:綠色。味極苦。①含鐘乳體細胞甚多,鐘乳體具波狀層紋。②氣孔直軸式,副衛(wèi)細胞大小懸殊,也有不定式。③腺鱗頭部扁球形,4、6或8細胞,柄極短。④非腺毛圓錐形,1~4細胞,表面具角質線紋。
[成 分] ①含有二萜內(nèi)酯類化合物:主要有穿心蓮內(nèi)酯,以葉中含量最高;其次為新穿心蓮內(nèi)酯、去氧穿心蓮內(nèi)酯等。②含二萜內(nèi)酯苷:穿心 蓮內(nèi)酯苷、14-去氧穿心蓮內(nèi)酯苷等。③莖中還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穿心蓮內(nèi)酯等苦味素是抗菌和抗鉤端螺旋體的有效成分。
☆ 考點167:全草類中藥-車前草
[來 源] 為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干燥全草。
[性狀鑒別] 藥材:車前,根叢生,須狀。葉基生,具長柄;葉片皺縮,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或寬卵形;表面灰綠色或污綠色,具明顯弧形脈5~7 條;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淺齒。穗狀花序數(shù)條。蒴果橢圓形,蓋裂,萼宿存。種子近橢圓形,黑褐色。氣微香,味微苦。
☆ ☆考點168:全草類中藥-茵陳
[來 源] 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的稱"茵陳蒿".
[性狀鑒別] ①藥材:綿茵陳,多收縮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株密被灰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可見明顯縱棱,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后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 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集成圓錐狀;花序卵形,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 裂;外層雌花6~15個,內(nèi)層兩性花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②飲片:茵陳蒿,為短段狀,莖、葉、花混合。莖呈圓柱形,外表面黃 棕色至棕褐色,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可見互生的枝和葉,切面類白色。葉片已切斷,多皺縮和破碎,裂片條形、細條形或細絲狀。花序卵形。 質稍硬。氣香特異,味微苦。
☆☆☆考點169:全草類中藥-青蒿
[來 源] 為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狀鑒別] 藥材: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部有白色的髓。葉互生,暗綠色或棕 綠色,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為三回羽狀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圓形,兩面被短毛。頭狀花序極多,球形,小花黃色。香氣特異,味微苦,有清涼感。
[顯微鑒別] 葉表面制片:①上下表皮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垂周壁波狀彎曲,脈脊上的表皮細胞為窄長方形。②氣孔不定式。③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丁字毛柄細胞3~8個,臂細胞很長;小腺毛橢圓形,無柄,腺頭由2個半圓形分泌細胞相對組成。
[成 分] ①含多種倍半萜內(nèi)酯類成分:青蒿素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和青蒿酸、青蒿內(nèi)酯、青蒿醇等。②揮發(fā)油。③多種黃酮類。④香豆素類成分。青蒿素為抗瘧有效成分。
☆ 考點170:全草類中藥-蒲公英
[來 源] 為菊科植物蒲公英、堿地蒲公英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狀鑒別] 藥材:常皺縮卷曲成團。根圓錐形,多彎曲;表面棕褐色,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暗灰綠色 或綠褐色,完整葉片展平呈倒披針形,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莖1至數(shù)條,每條花莖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 層,內(nèi)面一層較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瘦果長橢圓形,具白色冠毛。氣微,味微苦。
☆ ☆考點171:全草類中藥-石斛
[來 源] 為蘭科植物環(huán)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或金釵石斛的新鮮或干燥莖。
[性狀鑒別] ①藥材:鮮石斛,莖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皺紋,節(jié)明顯,色較深,節(jié)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斷面綠色,較平坦。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帶黏性。
金釵石斛:呈扁圓柱形。表面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深縱溝。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味苦。②飲片:金釵石斛,為扁圓柱形的小段。外表面金黃色或微 帶綠色,有光澤,具縱深溝紋和細密紋理,有的可見棕褐色的節(jié)。切面黃白色,有多數(shù)散在的筋脈點。質堅韌。氣微,味苦,嚼之略有黏性。
☆☆考點172:藻、菌、地衣類中藥-冬蟲夏草
[來 源] 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
[產(chǎn) 地] 主產(chǎn)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qū)。
[性狀鑒別] 藥材:由蟲體與從蟲體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20~30條環(huán)紋,近頭部環(huán)紋較細;頭部黃 紅色至紅棕色;全身有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近尾部1對,以中部4對最明顯;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表面深棕色 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子座頂端有一2~3mm的不育部分;質柔韌,折斷面纖維狀,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顯微鑒別] 子座頭部橫切面:①周圍由1列子囊殼組成,子囊殼卵形至橢圓形,下半部埋生于凹陷的子座內(nèi)。②子囊殼內(nèi)有多數(shù)線形子囊,每個子囊內(nèi)又有2~8個線形的具橫隔膜的子囊孢子。③子座中央充滿菌絲,其間有裂隙。[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搜集 整理]
[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腺苷不得少于0.010%.
☆ 考點173:藻、菌、地衣類中藥-靈芝
[來 源] 為多孔菌科真菌靈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實體。
[性狀鑒別] 藥材:赤芝,形如傘狀,菌蓋半圓形、腎形、近圓形或數(shù)個重疊或粘連而呈不規(guī)則形,皮殼堅硬,黃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具環(huán)狀棱紋 和輻射狀皺紋,邊緣薄,常向內(nèi)卷;菌肉白色至淺棕色,有極細小的針眼狀小孔(菌管口);縱切面淡黃棕色至淺褐色,下側菌管層棕褐色。菌柄側生,扁圓柱形, 常彎曲,表面紅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樣光澤。氣微,味苦。
☆ ☆☆考點174:藻、菌、地衣類中藥-茯苓
[來 源]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產(chǎn) 地] 主產(chǎn)于安徽、云南和湖北。
[采收加工]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fā)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fā)汗",反復數(shù)次至現(xiàn)皺紋,內(nèi)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塊".
[性狀鑒別] 藥材:茯苓個,呈類球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不易破裂,斷面顆粒性,外層淡棕色,內(nèi)部白色,少數(shù)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習稱茯神)。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顯微鑒別] 粉末:①用水裝片,可見無色不規(guī)則顆粒狀團塊或末端鈍圓的分枝狀團塊。②用水合氯醛液裝片,團塊逐漸溶化,露出菌絲。菌絲細長,稍彎曲,有分枝,無色或淺棕色(外層菌絲)。③粉末加a-萘酚及濃硫酸,團塊物即溶解,可顯橙紅色至深紅色。
[理化鑒別]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許,加碘化鉀碘試液1滴,顯深紅色。
☆☆☆考點175:藻、菌、地衣類中藥-豬苓
[來 源] 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
[性狀鑒別] ①藥材:呈不規(guī)則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質地致密而體輕,能浮于水 面,斷面細膩,類白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氣微,味淡。②飲片:為不規(guī)則的厚片,大小不一。周邊灰黑色至黑色或黑褐色,凹凸不平,具不規(guī)則皺縮紋;切面 淡棕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質韌。氣微,味淡、微澀。
[顯微鑒別] 粉末:①菌絲團大多無色(內(nèi)部菌絲),少數(shù)棕色(外層菌絲)。菌絲細長,彎曲,有的可見橫隔,有分枝或呈結節(jié)狀膨大。②草酸鈣結晶眾多,呈雙錐八面體形或不規(guī)則多面體形,有時可見數(shù)個結晶聚集在一起。
[成 分] ①含水溶性多聚糖化合物豬苓聚糖。②麥角甾醇。③a-羥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粗蛋白等。
豬苓多糖有抗腫瘤作用,對細胞免疫功能的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 考點176:藻、菌、地衣類中藥-松蘿
[來 源] 為松蘿科植物松蘿或長松蘿的干燥地衣體。
[性狀鑒別] 藥材:松蘿,呈絲狀纏繞成團。地衣呈二叉狀分枝,主枝基部較粗,越向先端分枝越多越細。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粗枝表面有明顯的環(huán)狀裂紋,故稱"節(jié)松蘿".質柔韌,略有彈性,不易折斷,斷面可見中央有線狀強韌的中軸。氣微,味酸。
長松蘿:地衣體呈絲狀,主軸單一,不呈二叉狀分枝,兩側有細短的側枝密生,側枝似蜈蚣足狀,故名"蜈蚣松蘿".灰綠色。質柔軟。以身干、色灰綠、拉之有彈性、無雜質者為佳。
☆ ☆☆☆考點177:樹脂類中藥-乳香
[來 源] 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及同屬其他數(shù)種植物皮部切傷后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狀鑒別] 藥材:呈乳頭狀、淚滴狀或不規(guī)則小塊,有時粘連成團塊狀。表面淡黃色,有時微帶綠色或棕紅色,半透明,有的表面無光澤并帶有一層 類白色粉塵。質堅脆,斷面蠟樣,無光澤,少數(shù)呈玻璃樣光澤。氣微芳香,味微苦,嚼之粘牙,唾液成乳白色,并微有香辣感。
[成 分] ①含樹脂。②樹膠。③揮發(fā)油。
[理化鑒別] ①取本品與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狀液。②本品遇熱變軟,燒之微有香氣(但不應有松香氣),冒黑煙,并遺留黑色殘渣。③取粗粉0,05g,置小蒸發(fā)皿中,加入苯酚一四氯化碳(1:5)液1滴,即顯褐色或紫色。
☆ ☆☆☆考點178:樹脂類中藥-沒藥
[來 源] 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及同屬其他植物樹干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guī)則顆粒狀或粘結成團塊,大小不一。表面紅棕色或黃棕色,凹凸不平,有光澤,或有時無光澤部分與有光澤部分相間,或有 時表面黃棕色相間,被有粉塵。質堅脆,破碎面呈顆粒狀,帶棕色油樣光澤,并常伴有白色斑點或紋理;薄片半透明或近透明。氣香而特異,味苦而微辛。
[成 分] ①含樹脂。②樹膠。③揮發(fā)油。
[理化鑒別] ①取本品與水共研,形成黃棕色乳狀液。②粉末遇硝酸呈紫色。
☆ ☆☆☆☆考點179:樹脂類中藥-血竭
[來 源] 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中滲出的紅色樹脂。
[產(chǎn) 地] 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爪哇、蘇門答臘、馬來西亞等地。
[性狀鑒別] 藥材:原裝血竭,呈四方形或不定形塊狀,大小不等。表面鐵黑色或黑紅色,常附有因摩擦而產(chǎn)生的紅粉。斷面有光澤或粗糙而無光澤,黑紅色。研成粉末血紅色。用火點燃,冒煙嗆鼻,有苯甲酸樣香氣。無臭,味淡。
[成 分] ①含紅色樹脂酯。②黃烷類色素。③三萜類成分海松酸、異海松酸等。
[理化鑒定] 取粉末置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則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艷的血紅色,以火燃燒則發(fā)生嗆鼻煙氣。
[檢 查] ①總灰分。②醇不溶物。③松香。
[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血竭素,不得少于1.0%.
☆ ☆考點180:其他類中藥-海金沙
[來 源] 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狀鑒別] 藥材:呈粉末狀。為黃棕色或淡棕色的細小顆粒。體輕,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氣微,味淡。撒在水中則浮于水面,加熱始逐漸下沉。置火中易燃燒,發(fā)生爆鳴聲且有閃光。
- · 【區(qū)別】一張表告訴你執(zhí)業(yè)藥師與藥學(中藥學)職稱的區(qū)別!
- · 《中藥綜合》考點:常用的主要醫(yī)學典籍
- ·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二》考點:溫膽湯的功效是什么?
- · 星期四!2020年《中藥一》最佳選擇題練習+答案+解析!
- · 2007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學-各論(1)
- · 2007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學-各論(2)
- · 2007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學-各論(3)
- · 2007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學-各論(4)
- · 2007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學-各論(5)
- · 2007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學-各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