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孤獨癥又稱兒童自閉癥,與兒童感知、語言和思維、情感、動作以及社交等多個領域的心理活動有關,屬于發(fā)育障礙。很多國家對兒童孤獨癥的患病率進行調查,加拿大為萬分之十,美國為萬分之四,日本為萬分之七。我國尚未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從有關臨床病例的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約為 5.1左右。
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兒童孤獨癥患者的父母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在孿生子女中,單卵孿生子中若有1個患孤獨癥,另一個的患病率高達36%左右,而雙卵孿生子中卻沒有這種現(xiàn)象。這說明孤獨癥的發(fā)生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
兒童孤獨癥的四個基本癥狀
兒童孤獨癥常見以下行為特征:
(1)與周圍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獨癥患兒不同程度地分不清親人或陌生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不望對方的臉,回避眼光的接觸。喜歡獨處,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對生活環(huán)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動,以至飲食起居的改變都會引起他們情緒變化,比如:發(fā)怒或恐慌,有些患兒嚴重得甚至連吃飯時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廁所用哪個便池都不能改變。
(3)言語障礙,兒童孤獨癥患者多言,但領會能力低,常用詞不當。發(fā)音不正,發(fā)出怪腔怪調。
(4)孤獨癥患兒常坐不住,活動過度,以腳尖走路。他們的注意力分散,習慣東張西望,或作伸頸、裝相等怪異姿勢。
一般來說,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就可診斷為兒童孤獨癥:
(1)對人普遍缺乏情感反應,嚴重影響社會性相互作用;
(2)語詞性和非語詞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動嚴重減少;
(3)刻板、重復或儀式性行為,嚴重約束生活活動。通過治療,可減少行為癥狀、促進發(fā)育,常見的治療方法有:游戲、擁抱、家庭、藥物療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