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及檢驗》重要考點(五)
1.蠟樣芽胞桿菌:食物中如被大量的蠟樣桿菌污染(106~108/g)可致食物中毒,有腹瀉型與嘔吐型之分。
2.產單核李斯特菌常伴隨EB病毒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此外可引起腦膜炎。
3.結核分枝桿菌抗酸染色陽性。常用培養(yǎng)基為羅氏培養(yǎng)基。
4.麻風分枝桿菌是麻風的病原菌,麻風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5.銅綠假單胞菌:
(1)在普通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上,可形成圓形大小不一,邊緣不整齊、扁平、隆起、光滑、濕潤且常呈融合狀態(tài)的菌落。
(2)產生的主要色素包括:①綠膿素,為藍綠色,可溶于水和氯仿,無熒光性;②熒光素為綠色熒光素,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
6.不動桿菌屬生物學特征為“三陰”,即氧化酶陰性,硝酸鹽還原試驗陰性和動力陰性。
7.軍團菌屬:其中主要致病菌為嗜肺軍團菌。
營養(yǎng)要求較苛刻,且生長緩慢,初次分離需L-半胱氨酸,培養(yǎng)基中含鐵鹽可促進生長。在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瓊脂(BCYE)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形成圓形凸起,灰白色有光澤的菌落。
8.流感嗜血桿菌:
(1)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中須加入X和V因子,才能生長。流感嗜血桿菌在加熱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生長較佳。
(2)當流感嗜血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共同培養(yǎng)時,由于后者能合成較多的V因子,可促進流感嗜血桿菌的生長。因此,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圍生長的流感嗜血桿菌菌落較大,離葡萄球菌菌落越遠的菌落越小,此稱為衛(wèi)星現象,這有助于對流感嗜血桿菌的鑒定。
9.百日咳鮑特菌常用鮑-金培養(yǎng)基進行分離培養(yǎng)。
10.巴斯德菌屬:人類感染多通過被狗、貓咬傷或抓傷所致。
11.衣原體:
(1)衣原體是一群體積較小,能通過細菌濾器,細胞內專性寄生,并有獨特發(fā)育周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2)原體:吉姆薩染色呈紫色。在細胞外較為穩(wěn)定,無繁殖能力,但有高度的感染性。
網狀體又稱始體:吉姆薩染色呈藍色。為衣原體發(fā)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代謝活潑,不能在胞外存活,無感染性。
(3)沙眼衣原體沙眼生物亞種是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12.立克次體主要的共同特征:①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體,引起人類發(fā)熱和出血性疾病。
②以節(jié)肢動物為傳播媒介或儲存宿主。③大小介于一般細菌與病毒之間,革蘭染色陰性,呈多形性,主要為球桿狀。④除極少數外均專性活細胞內寄生。⑤對多種抗生素敏感。
13.外斐反應:斑疹傷寒等立克次體的耐熱多糖抗原與變形桿菌某些X株的菌體抗原(OX19、OX2、OXK抗原)具有共同的抗原性,因而臨床上常用后者代替相應的立克次體抗原進行非特異性凝集反應,作為人類或動物血清中有關抗體的檢查,這種交叉凝集試驗稱為外斐反應,用于立克次體病的輔助診斷。
點擊下載: 臨床醫(yī)學檢驗師:《答疑周刊》2020年第40期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