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測定的分類有哪些?分別是什么?
血糖測定的分類有哪些?分別是什么?為了幫助檢驗職稱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如下:
一、靜脈血漿糖(VPG)和血清糖測定
原來用還原糖試劑(如鄰甲苯胺)測定,現(xiàn)改進為用“真”糖試劑測定,如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從手工操作改進為半自動或自動測定。因為鄰甲苯胺對醛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甚至抗壞血酸)均可有反應,并在酸性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綠色,因而可用比色法測定。但鄰甲苯胺對葡萄糖并無特異性,而且酸性溶液對自動化測定的管道有破壞,故近年已逐步被淘汰。葡萄糖氧化酶法應用最廣泛,因本法基本上不受其他化合物的干擾。此酶氧化葡萄糖后產(chǎn)生過氧化氫,可用另一檢測系統(tǒng)測定過氧化氫的多少,而得出血糖含量。近年應用己糖激酶法,此酶將葡萄糖轉(zhuǎn)化為葡萄糖6磷酸(G6P),當有另外的G6P脫氫酶(G6PD)存在時,可以測定此酶還原NADP的能力而測出葡萄糖?,F(xiàn)今多以己糖激酶法作為血糖測定的參考標準。但測靜脈血糖由于抽血麻煩,用血多,且當時看不到結果,因此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又因血清糖比肝素化的血漿糖濃度高5%,這可能因紅細胞中液體因抗凝劑而轉(zhuǎn)到血漿中之故。所以一般不測血清糖,而僅測血漿糖。
二、毛細血管全血糖(CBG)測定
20世紀70年代發(fā)明的袖珍血糖儀,可用一滴毛細血管全血測定血糖,患者可自測血糖(SMBG),快速得出結果,決定治療變動,縮短住院日,這是糖尿病治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靠此才有可能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糖尿病并發(fā)癥與控制試驗(DCCT)研究,并于1993年明確了嚴格控制血糖的治療目標。
CBG測定原理一般為葡萄糖氧化酶比色反應。此酶作為觸酶使葡萄糖氧化為葡萄糖酸及過氧化氫,而過氧化氫使氧接受劑氧化而產(chǎn)生顏色改變,可用反射光度計或吸收光度計測定。以后也用電化學測定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的電流,而得出血糖值。有些儀器改用己糖激酶或葡萄糖脫氫酶進行類似反應。SMBG由于可由患者自行操作等優(yōu)點,故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等不但推薦CBG為患者自用,且定為住院患者床邊檢查之用,尤其在急診室、手術室、特護病房(ICU、CCU)等更為適用。至2003年的文件上仍強調(diào)要推廣SMBG。而VPG測定主要作為診斷、校正袖珍血糖儀、科研及作其他生化檢查時附帶測定。CBG與VPG不同,因CBG用血量少,產(chǎn)生誤差的機會更多,我們對此應有了解。
推薦閱讀:
以上“血糖測定的分類有哪些?分別是什么?”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各位檢驗職稱考生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考試動態(tài)、輔導精華、考試經(jīng)驗、輔導課程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