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對細菌影響意義:
各種細菌都需在最適生長溫度的范圍內(nèi)生長。當外界溫度明顯高于最適生長溫度,細菌被殺死;如果在低于細菌的最低生長溫度時,細菌代謝活動受抑制,則出現(xiàn)抑菌作用。
高溫
細菌蛋白質(zhì)、核酸、細胞壁和細胞膜及酶類因熱力作用發(fā)生變性或凝固,活性消失,代謝發(fā)生障礙導致細菌死亡。
大多數(shù)無芽胞細菌55℃~60℃加熱30~60min即被殺死;加熱100℃立即死亡,有芽胞的破傷風芽胞梭菌需煮沸3h才被殺死。熱力滅菌分濕熱和干熱兩種。在同一溫度下,前者的效力大于后者。
干熱
1)燒灼:是常用的干熱滅菌法。微生物實驗室使用的接種環(huán)、接種針、瓶口和試管口常在火焰上燒灼滅菌。
2)干烤:在密閉干烤箱內(nèi)加溫至160℃~170℃維持2h是對一般玻璃器皿、注射器、瓷器的滅菌方法,適用于高溫下不變質(zhì)、不損壞、不蒸發(fā)的物品。
2.低溫:一般細菌耐低溫,在低溫條件下,細菌代謝活動降低不再繁殖,能較長時間維持生命,故常用于保存菌種。為避免解凍時對細菌的損傷,可在低溫狀態(tài)下真空抽干,去盡水分,此法稱冷凍真空干燥法,可保存細菌數(shù)年至數(shù)十年,是目前保存菌種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