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成分: 含紅花甙(carthamin)、新紅花甙(neocarthamin)、紅花醌甙(carthamone)、紅花多糖、棕櫚酸、肉桂酸、月桂酸。
性溫,味辛,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打損傷。古人常有於血在體內(nèi)時,常加紅花一小把。紗布包煮開可用一天兩次泡腳,適用各種靜脈曲張,末梢神經(jīng)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腿腳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癥。
附注 果實稱白平子,含“紅花子”油,油能降膽甾醇和高血脂;軟化和擴張血管,防衰老,調節(jié)內(nèi)分泌。
藥用紅花: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寬1~3cm,先端漸尖,邊緣具不規(guī)則鋸齒,齒端有銳刺;幾無柄,微抱莖。頭狀花序頂生,直徑3~4cm,總苞片多層,最外2~3層葉狀,邊緣具不等長銳齒,內(nèi)面數(shù)層卵形,上部邊緣有短刺;全為管狀花,兩性,花冠初時黃色,漸變?yōu)殚偌t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長約5mm,具四棱,無冠毛?;ㄆ?~7月,果期7~9月。
[藥材性狀] 花多聚集成不規(guī)則的團塊。紅色或紅黃色。單個花長約1.5cm。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呈狹線形,長5~7mm。雄蕊5枚,花藥聚合成筒狀,黃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具特異香氣,味微苦。用水泡后,水變金黃色,花不退色。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養(yǎng)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jīng),散淤止痛,用于閉經(jīng),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附注] 孕婦慎用。
【考 證】:出自《本草圖經(jīng)》:“紅藍花,即紅花也。今處處有之。人家場圃所種,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匯,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復出,至盡而罷。梂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紅,及作燕脂。主產(chǎn)后血病為勝。其實亦同。葉頗似藍,故有藍名。”《本草述鉤元》:“紅藍花,養(yǎng)血水煎,破血酒煮。”
【生藥材鑒定】:干燥的管狀花,長約1.5厘米,橙紅色,花管狹細,先端5裂。裂片狹線形,長5~ 7毫米,雄蕊5枚,花藥黃色,聯(lián)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頭露出。具特異香氣,味微苦。以花片長、色鮮紅、質柔軟者為佳。顯微鑒定 :粉末:紅棕色。
①分泌細胞長管道狀,直徑5~66μm,胞腔內(nèi)充滿黃色分泌物.
②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或橄欖形,直徑39~ 60μm,有3萌發(fā)孔,光切面觀外壁齒狀突起。
③草酸鈣方晶方形或長方柱形,存在于薄壁細胞中。
④花柱表皮細胞分化成單細胞毛。此外,有花冠表皮細胞、花粉囊內(nèi)壁細胞、花藥基部細胞及藥隔網(wǎng)紋細胞等。 本品以色紅黃、鮮艷、無枝葉、質柔潤、手握軟如茸毛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
紅花含紅花黃色素(Safflor yellow)及紅花甙(Carthamin)。紅花甙經(jīng)鹽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紅花素(Carthamidin)。還含15α,20β-二羥基-Δ4-娠烯-3-酮(15α,20β -Dihydroxy-Δ4-pregnen-3-one)。另尚含脂肪油稱紅花油,是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的甘油酯類。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尚含木聚糖類,苦味甾體甙等?;êt花甙(carthamin)、紅花醌甙(carthamone)及新紅花甙(neo-cqrthamin);淡黃色的花含新紅花甙及微量紅花甙;深黃色的花含紅花鞋;橘紅色的花含紅花甙和紅花醌甙。紅花花冠由黃變紅是由于這些成分的變化,而商品中主為紅花醌甙。又據(jù)報道,無刺紅花(杜紅花)含紅花甙0.839%,有刺紅花(金紅花)含紅花甙0.483%。另據(jù)報道,紅花中的血小板凝集抑制物質為腺嘌呤核甙(adenosine),尚含紅花多糖。又有報道,花中含黃色素(safflor yellow A)、山柰酚、槲皮素及山柰酚-3-葡萄糖甙、槲皮素-3-葡萄糖甙、桷皮素-7-葡萄糖甙、山柰酚 –3-蕓香糖甙和蘆?。╮u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