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Joan Stephenson博士在美國醫(yī)學會《醫(yī)學新聞及觀點》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稱,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的研究者發(fā)現,一些接受抗HIV治療的患者在服用蛋白酶抑制劑后出現了脂肪的異常分布。
研究者發(fā)現,在服用3個月或以上蛋白酶抑制劑后,一部分患者在體重不變的情況下,出現了脂肪組織的異常沉積,其表現為“水牛背”(即頸底部的脂肪組織)、壺狀腹或“滿月臉”。而另外 一些患者在服用蛋白酶抑制劑后卻出現了四肢或臉部的脂肪消耗。上述癥狀在柯興綜合征患者中十分常見。該綜合征是由于血清皮質酮異常升高引起的,但在這些患者中沒有發(fā)現血清皮質酮升高的證據。引起脂肪異常沉積的蛋白酶抑制劑至少有4種:indinavir、nelfinavir、ritonavir和saquinavir。美國國家健康署(NIH)的研究人員通過對10位出現腹圍增大的患者進行CT掃描發(fā)現,在服用indinavir后,脂肪并不是沉積于皮膚下,而是沉積在腹部臟器周圍。蛋白酶抑制劑究竟是如何引起上述癥狀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顯示蛋白酶抑制劑可能會影響代謝功能,引起甘油三脂及血糖的升高、胰島素抵抗以及糖尿病,但在這些出現脂肪沉積的患者并沒有發(fā)現這些異常。同樣,脂肪沉積在換藥后是否是可逆的也尚不清楚。
因此研究者認為,應對這些藥物開展長期的臨床試驗及售后監(jiān)督,以弄清該合并癥的發(fā)生率以及可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