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須茅根飲:玉米須、白茅根各50克,共煎湯,加適量白糖分次服用。適用于陽水。
(2)赤小豆鯉魚湯:赤小豆60克,鯉魚1條(去腸臟),生姜10克,共燉湯,不放鹽,吃魚飲湯。適用于陰水。
(3)黃芪瘦肉湯:黃芪60克,豬瘦肉適量,共煎湯,不放鹽,吃肉飲湯。適用于陰水。
水腫的治療, 《素問·湯液醪醴論篇》 提出“去菀陳壟”、“開鬼門”、“潔凈府”三條基本原則。張仲景宗《內(nèi)經(jīng)》 之意,在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 中提出:“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dāng)利小便;腰以上腫,當(dāng)發(fā)汗乃愈。”辨證地運用了發(fā)汗、利小便的兩大治法,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一直沿用至今。根據(jù)上述所論,水腫的治療原則應(yīng)分陰陽而治,陽水主要治以發(fā)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勢壅盛則可酌情暫行攻逐,總以祛邪為主;陰水則主要治以溫陽益氣、健脾、益腎、補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總以扶正助氣化為治。虛實并見者,則攻補兼施。
水腫族的手臂通常是因為血液循環(huán)及代謝不暢,淋巴阻塞,或者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檢查你的日常餐單,是否熱愛吃鹽分高的食物,睡前喝水過多呢。
1.淋巴循環(huán)運動法
要收緊上胳膊,先按摩淋巴腺,使手部積存的水分與代謝廢物流失,讓臂部瘦下來。按摩的基本法則,是從手腕刺激到手臂根部,不要太過用力,以輕柔摩擦程度的力道進行即可。另外,手肘亦是淋巴管集中的部位,必須用心保養(yǎng)。
動作一:坐在椅子上,左手輕輕握拳,在右手外側(cè)以敲擊的方式,從手腕一直刺激到手臂根部。換手臂敲擊,兩邊各刺激3-5次。
動作二:用左手抓住右臂外側(cè),從手腕一直到手臂根部,以抓緊、放松的方式緩慢往上刺激,換手臂,兩邊各握3-5次。
動作三:將左手的拇指貼于右手肘的內(nèi)側(cè),輕輕按壓約10秒。然后換另一只手。右手肘內(nèi)側(cè)淋巴豐富,輕壓可以促進停滯的淋巴液流通。
動作四:取一條干燥柔軟的毛巾放在肩口,經(jīng)由胳膊外側(cè)緩緩?fù)直巢潦眠^去,再由手掌通過胳膊內(nèi)側(cè),往腋下擦拭上去。這個簡易毛巾循環(huán)不同于以上的手部按摩,它更注重手臂的“氣的循環(huán)”,以毛巾來摩擦可以使停滯的手臂能量變得通暢,加速新陳代謝,有效消除浮腫和脂肪。
2.水腫的針灸治療法
一、毫針治療:
1、陽水 、列缺、合谷、偏歷、陰陵泉、委陽。
2、陰水 、脾俞、腎俞、關(guān)元、復(fù)溜、足三里。
二、灸法治療:取穴:水道、水分、三焦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陽水加肺俞、合谷。陰水加脾俞、腎俞。
水腫多見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各種腎臟、肝臟、心臟、貧血、營養(yǎng)障礙以及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疾病所出現(xiàn)的水腫。針灸作為輔助治療方法對于急慢性腎炎、營養(yǎng)障礙、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疾病所致水腫具有一定的消腫作用,在治療中,須控制鹽的攝入。
功效:西瓜皮是非常好的排水利尿食物,能夠清熱消水腫,制作極其簡便,最適合夏天食用,既能達到消除胖胖手臂的煩惱,又能當(dāng)作美味又低負(fù)擔(dān)的甜品,一舉兩得。
(2) 紅豆薏仁湯
材料:紅豆,薏仁,水
做法:大名鼎鼎的瘦身紅豆薏仁湯,沒錯。將紅豆洗凈泡水,大約半小時后紅豆變軟,撈出跟薏仁一起加水燉湯,煮至松軟即可。
功效:紅豆與薏仁都能夠幫助身體排出多余水分,但因為薏仁偏涼性,不適宜女生單獨長期食用,配合溫性的紅豆,對身體就不會造成負(fù)擔(dān)。紅豆可以補血,薏仁則能美白,不僅瘦身還兼具美容的功效。不過千萬不要貪圖口感而加糖,糖可容易發(fā)胖的哦。平日三餐中多吃那些可以消腫利濕的蔬果,如冬瓜等。
(3) 決明子粥
材料:決明子15克,大米
做法:紗布包好(用決明子水也可以)決明,和大米一起燒粥。
功效:通便清熱,對預(yù)防和治療痔瘡有益。
(4) 扁豆粥
材料:鮮扁豆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一起燒粥
功效:通便補氣,健脾養(yǎng)胃。
其他如:山藥、藕、米仁、黃芪都可以來燒粥。具有補血功效的粥則有:紅棗粥、首烏粥和枸杞子粥。三寶粥則是補氣又補血,用米仁、扁豆和紅棗一起燒粥。
(5) 速去水腫粥
材料:雞矢藤60克、薤白60克、太子參35克,赤小豆50克、白扁豆20克、大米100克。
做法:和大米一起煮粥,大火沸騰,小火煮一小時三十分鐘。
功效:通陽化濕、健脾補氣、利水養(yǎng)胃。
(1) 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風(fēng)邪外襲所致發(fā)熱,惡寒,惡風(fēng),頭痛,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yī)稱此種水腫為風(fēng)水,多見于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姜、白術(shù)、防風(fēng)、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 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樸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3) 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于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fù),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藥物有:茯苓、白術(shù)、附子、干姜、厚樸、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4) 溫腎利水:適用于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慘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xì)無力。常用藥物有茯苓、白術(shù)、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肉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