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
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
1.鐵的吸收和轉運
(1)Fe++小腸粘膜吸收
(2)轉鐵蛋白轉運至骨髓、肝、脾等處
2.鐵的排泄和需要量
(1)無主動排泄的途徑排出量:平均成人男性1mg/d女性2mg/d
(2)需要量:小兒1.5mg/d早產兒2~4mg/d
一、病因
1.體內鐵貯存不足早產兒,雙胎,低出生體重兒,胎兒失血,母親患嚴重的缺鐵性貧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鐵攝取不足母乳、牛乳鐵含量低,添加輔食不及時,偏食,不良飲食習慣,生長發(fā)育快導致相對攝入不足。
3.丟失過多慢性腹瀉,反復感染,消化道慢性失血(鉤蟲病,消化性潰瘍,腸息肉),月經過多。
二、臨床表現(xiàn)
1.起病以6月~2歲最多見,起病緩慢。
2.一般表現(xiàn)皮膚粘膜蒼白(甲床,口唇,結膜)疲乏,頭暈等。
3.髓外造血反應肝、脾輕度腫大。
4.非造血系統(tǒng)癥狀
(1)消化系統(tǒng)——食欲不振,異食癖,口炎,舌炎
(2)神經系統(tǒng)——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糜。
(3)心血管系統(tǒng)——心率快,收縮期雜音,心臟擴大,嚴重者出現(xiàn)心衰。
(4)容易感染,反甲。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
(1)小細胞低色素貧血,MCV↓,MCHC↓,MCH↓
(2)血涂片紅細胞體積大小不等,以小為多,中心淡染區(qū)擴大。
(3)網織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無特殊改變。
2.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紅系增生活躍,中、晚幼紅細胞比例增高。
(2)細胞體積小,細胞漿成熟落后于細胞核,細胞漿染色偏堿。
(3)粒細胞系統(tǒng)和巨核細胞系統(tǒng)無變化。
缺鐵性貧血的骨髓象
3.鐵的生化檢查
(1)血清鐵蛋白(SF)↓
(2)血清鐵(SI)↓
(3)總鐵結合力(TIBC)↑
(4)轉鐵蛋白飽和度↓
(5)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
(6)骨髓可染鐵:細胞外鐵↓;鐵粒幼細胞↓正常骨髓鐵染色缺鐵時的骨髓細胞外鐵消失
四、診斷
1.確定有無貧血,查Hb.
2.確定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查Hb,RBC,血涂片觀察紅細胞形態(tài)
3.進一步可進行鐵的生化檢查,必要時可行骨髓穿刺觀察骨髓細胞形態(tài)及骨髓鐵染色。
4.查找缺鐵的原因,出生情況,喂養(yǎng)情況,與缺鐵有關的病理因素
4.鐵劑治療有效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
五、預防
1.母乳喂養(yǎng)的小兒半年內不易出現(xiàn)缺鐵,半年后應及時添加輔食
2.牛奶不是理想的嬰兒食品,含鐵量少且吸收度低??捎描F強化奶粉。
3.早產兒應于生后2月開始補充鐵劑,每日2~4mg.
六、治療
1.鐵劑治療
(1)口服,F(xiàn)e2+容易吸收。
(2)每日鐵元素需要量為4~6mg/kg(3)Hb正常后繼續(xù)服用2個月,補充貯存鐵。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