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時間待定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
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IgE合成的調節(jié)及其受體的相關內容是一個??嫉闹R點,醫(yī)學教育網將其重點整理如下:
(一)IgE合成的調節(jié)
IgE合成受4個因素調節(jié),即遺傳因素,接觸變應原的機會,抗原的性質和TH細胞及其產生的因子,現分述如下。
1.遺傳因素常可見在一個家庭成員中高IgE水平與特應癥(atopy)發(fā)生之間的相關性,特應癥是指一類與遺傳密切相關的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也就是過敏性素質(體質)或對環(huán)境中常見抗原產生IgE抗體應答的傾向性,對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易感性。與正常人相比,他樣血清IgE明顯升高,肥大細胞數較多而且胞膜上IgE受體也較多。家系調查表明,特應癥由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同一家系中不同成員所患的特應癥可以不同。他們產生高IgE抗體的能力可能與組織相容性復合體Ⅱ類(MHC ClassⅡ)中的某些特殊位點有關。有報道反指出,屋塵螨特異性CD4+T細胞克隆對螨的應答受HLA-DRAB1和HLA-DRAB3基因產物的限制,說明這些基因產物在T細胞識別變應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2.接觸變應原的機會接觸變應原的機會是特異性IgE抗體水平高低的重要決定因素。一般而言,反復接觸某一些應原才會引起對該變應原的特應性反應。有些過敏性鼻炎或哮喘患者喬遷異地后,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避開了當地固有的植物花粉而使病情減輕。食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在嬰幼兒較多見,這與嬰幼兒胃腸粘膜屏障尚未成熟而使食物蛋白質等易進入體內有關。昆蟲可以螫刺、吸入、接觸和食入等方式而使人致敏,其中對昆蟲毒液的過敏最具有重要性,如蜜蜂、黃蜂在其尾部有毒囊,內含毒液。當蜂類螫刺人體時,毒囊從尾部脫落,排毒管刺入皮膚并將毒液注入人體內。蜂毒液中引起過敏反應的蛋白質毒素主要是磷脂酶A2.而蚊、蚤、螞蟻、臭蟲等通過其唾液管將吃得開液排入人體內而引起蕁麻疹、紅斑等局部皮膚過敏性反應。
3.抗原的性質以相同途徑進入人體的抗原,有的引起強速發(fā)型超敏反應,有的則不能,雖其確切原因尚不明,但與抗原本身的特性,特別是被T細胞識別的表位的特性有關。有些藥物如青霉素,能引起強烈IgE抗體應答。這些藥物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半抗原(藥物)-載體(蛋白質)結合物,而成為新抗原(neoantigens)。
有些蛋白質抗原與有利于IgE抗體合成的具有佐劑作用的物質天然共存,如在同一寄生蟲體內可能同時存在抗原和佐劑。又如在接觸環(huán)境中變應原時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則對總IgE和特異性IgE抗體的產生起佐劑作用。最近報道,浮游于空氣中排放的柴油廢氣顆粒(diesel exhaust particulates,DEP)直徑小于1μm,在城市空氣中的濃度可高達2~500μg/m2,DEP對動物產生IgE起佐劑作用。近30年來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和哮喘發(fā)病率的增加與空氣污染和柴油廢氣排放增加相平行。
第二次接觸抗原的途徑與速發(fā)型反應的類型可能有關,全身性過敏反應一般與抗原直接進入血循環(huán)有關,如昆蟲毒液或藥物所致的超敏反應;外源性哮喘和花粉癥常由于吸入抗原所致;而蕁麻疹是食物變態(tài)反應的常見表現。
4.TH細胞和細胞因子 IgE抗體的類別轉換(isotype switching)取決于TH細胞,說明T細胞非依賴性抗原不能誘發(fā)IgE抗體的產生。Okumur和Tada早就證明,B細胞產生IgE抗體需T細胞輔助,但近年由于有了T細胞克隆、重組細胞因子和抗細胞因子抗體故可詳細剖析T細胞所起的精確作用。已知鼠和人的TH細胞均可根據分泌細胞因子種類的不同而分成為TH1和TH2兩個亞群,TH1細胞分泌IIL-2、IFN-γ和淋巴毒素,但不分泌IL-4、IL-5和IL-6;相反,TH2細胞分泌IL-4、IL-5、IL-6和IL-10,但不分泌IL-2、IFN-γ和淋巴毒素。TH1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學作用是增強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毒活性和介導遲發(fā)超敏反應,而TH2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主要在抗體形成及變態(tài)反應過程中起作用。TH1和TH2之間通過細胞因子而互相調節(jié)。1986年以來在鼠和人的體內、體外研究表明,IL-4促進IgE合成,而IFN-γ抑制IL-4所誘導的IgE合成,說明TH1和TH2細胞均調控IgE的合成。IL-4除誘導人和鼠合成IgE外,還能誘導人IgG4和鼠IgG1抗體合成。變應原致敏B細胞合成IgE需IL-4的機制之一是IL-4為B細胞提供了活化信號,因而B細胞由產生IgM轉換成產生IgE抗體,所以IL-4是個Ig類轉換因子。特應患者可能有較多產生IL-4的變應原特異性T細胞并能分泌較多IL-4.IL-4能在mRNA水平上阻斷單核細胞、CD3+、CD4+或CD8+T細胞由植物凝集素(Lectin)所誘導的IFN-γ產生,也能抑制IL-1、TFN-α和PGE2的產生,而這些細胞因子均能抑制IgE合成。因此IL-4和IFN-γ量的比例和相互制約的平衡調節(jié)可能是IgE合成的重要決定因素。
除IL-4外,單核細胞、B細胞、內皮細胞和T細胞產生的IL-6也能增加IgE合成,IL-6可能為增加IgE合成提供了一類非特異性信號。IL-3和IL-5對IL-4所誘導的IgE合成也有協(xié)同作用。IL-10能抑制小鼠T細胞產生IFN-γ,因此可能通過間接上調IgE合成而加重變態(tài)反應。
NK細胞刺激因子也即IL-12是1989年新發(fā)現的細胞因子,是至今發(fā)現的Ils中唯一由B細胞產生的IL.IL-12是已知的對人體T細胞和NK細胞的增殖、細胞毒性和淋巴因子的產生有直接調節(jié)作用的唯一細胞因子,如誘導T細胞和NK細胞產生IFN-γ。IL-12是IgE抗體合成的強抑制劑,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增加IFN-γ合成而抑制IgE合成;通過非IFN-γ依賴的機制使IgE合成下降;Ig類別轉換因子樣作用,可下調IgE合成。IL-12很小的劑量就能顯示很強的生物學效應,在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的防治中似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肥大細胞與TH2細胞相似,也能分泌IL-4和IL-5而不分泌IFN-γ和IL-2.能影響肥大細胞數目、活化狀態(tài)及組胺等介質釋放的細胞因子使變態(tài)反應加重。這些因子包括GM-CSF、IL-3、IL-4、IL-9和組胺釋放的細胞因子(histamine ueleasingfactors,HRFs)。HRFs由多種細胞產生,其主要作用是使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和釋放組織胺。
?。ǘ㊣gE Fc受體
IgE重鏈Fc段受體(FCεR)有兩類,第一類稱高親和力IgE受體,以FCεRⅠ表示;第二類為低親和力IgE受體,以FCεRⅡ表示。它們均能與IgE結合,但它們的表達細胞、分子結構等均不同。
1.FCεRⅠ FCεRⅠ只存在于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膜上,這兩種細胞在Ⅰ型超敏反應中起重要作用。當變應原或抗FCεRⅠ抗體使這些細胞膜上相鄰的兩個FCεRⅠ橋聯(lián)起來時則引起一系列生化反應,繼而釋放出諸如組胺等各種與變態(tài)反應和炎癥有關的生物活性介質。最近有報道,人皮膚中的郎格罕細胞上也表達有FCεRⅠ/.
2.FCεRⅡ/CD23FCεRⅡ/CD23存在于B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NK細胞、樹突狀細胞、郎格罕細胞和血小板上?,F已證實,活化T細胞上也有FCεRⅡ/CD23.1986年Kikutani在人、1988和1989年Waldschmidt等在小鼠用單克隆抗體證明。sIgM+和sIgD+的B細胞90%以上表達FCεRⅡ,而sIgG+和sIgA+的B細胞則不表達FCεRⅡ。正常人外周血B細胞大多為FCεRⅡ陽性,過敏病人的B細胞和單核細胞表達FCεRⅡ大量增加。1987年有兩個研究組均證實,FCεRⅡ就是人B細胞表面分化抗原CD23,是B細胞早期的表面標志,故多以FCεRⅡ/CD23表示之。IL-4能增加上述細胞FCεRⅡ/CD23的表達。
FCεRⅡ/CD23不穩(wěn)定,經蛋白水解酶作用可在體內行裂解成大小不等的片段,其中位于羧基端能與IgE結合的25KD的片段較穩(wěn)定,稱為IgE結合因子(IgE-BF)或可溶性CD23(sCD23)。當IgE與FCεRⅡ/CD23結合后能防止FCεRⅡ降解成sCD23,IFN-γ、-α和前列腺素E2能抑制IL-4所誘導的CD23表達和sCD23的釋放。
FCεRⅡ/CD23和IgE-BF/sCD23對IgE合成具有正調節(jié)作用。IgE-BF/sCD23能誘導正常人外周血單核細胞合成IgE.sCD23能誘導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加重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