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藥師免費資料領取](http://pardusfixedincomebond.com/upload/html/2019/06/li212438.png)
中藥飲片的炮制質量是中藥生產(chǎn)行業(yè)的一項重要課題,炮制工藝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飲片質量,關系到藥品在臨床上的安全有效。炮制質量關鍵體現(xiàn)在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工藝上。
【炒法】炒法歷史悠久,早在漢代以前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火囂鹽令黃”的記載,“火囂”與炒同義。炒法分為清炒法和加輔料炒法,其工藝、輔料投量、炒法和炒制程度以及炒制的色澤均要到位,符合炮制的基本標準要求。
【炒黃】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黃色,或較原色加深,或發(fā)泡鼓起,或種皮爆裂,醫(yī)學|教育網(wǎng)并透出固有的香氣。如炒牛蒡子,取潔凈的牛蒡子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聲,略有香氣時取出。炒后能緩和其寒滑之性,以免滑腸致瀉,并使果皮膨脹破裂,易于搗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呈焦黃或焦褐色,有焦香氣味。如焦山楂,取凈山楂用武火炒至外表呈焦褐色,內部呈焦黃色時取出。山楂生用善于消食、活血化瘀,炒焦不僅減弱酸味,而且產(chǎn)生苦味,可增強其消脹止瀉的功能。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呈焦黃色或焦褐色,但對質地疏松的片、花、花粉、葉、全草類藥可用中火,視具體藥物靈活掌握,更須注意“炒炭存性”。如蒲黃炭,取凈蒲黃,用中火炒至黑褐色,噴灑適量清水取出,攤晾干燥,其生用性滑,用于活血行瘀止痛,炒炭后性澀用于止血。
【加輔料】輔料有中間傳熱作用,能使藥物受熱均勻,炒后色澤改變或加深,質變酥脆,減低毒性,緩和藥性,醫(yī)學|教育網(wǎng)增強療效。加輔料炒法根據(jù)臨床用藥要求,有麩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