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范圍】正常人的上呼吸道中有許多共生菌存在。
【影響因素】1.采集咽喉標本的正確方法:明亮的光線從檢查者的肩膀上方照射進張開的口腔,讓患者深呼吸,然后發(fā)“啊”音,用壓舌板輕輕壓舌,用拭子來回刮擦咽后部(注意不要接觸到口腔和舌黏膜)。收集標本后,拭子放人無菌管中立即送檢,盡量縮短標本采集與處理之間的時間,防止標本干燥。如不能在4h內(nèi)處理標本,應將拭子放至運送培養(yǎng)基中送檢。
2.懷疑為白喉棒狀桿菌感染,應取疑為白喉假膜邊緣部的分泌物;檢查麻風分枝桿菌應取鼻黏膜標本;口腔長期存在未治療的黏膜潰瘍時應考慮是真菌性疾病,將潰瘍及其周邊組織刮下后送檢;檢查上呼吸道病毒,則采集鼻咽部標本要優(yōu)于喉部標本。
3.采取標本時應戴口罩和手套,以防傳染。
【臨床意義】1.上呼吸道通常指的是口咽部和鼻咽部,由于中耳通過咽鼓管連接后咽部,因此也將其歸為上呼吸道的一部分。正常人的上呼吸道有許多常居菌寄生,主要有α溶血性鏈球菌、奈瑟菌屬、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嗜血桿菌、類白喉棒狀桿菌以及大量的厭氧菌。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是不致病的。但在機體全身或局部抵抗力減低或其他外因影響下,它們可以致病,并可以侵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因此,在上呼吸道標本的微生物學檢驗中,幾乎每一份鼻、咽、喉拭子都是有菌的,分離出來的病原微生物是否與疾病有關(guān),需要臨床醫(yī)生和微生物學檢驗人員共同根據(jù)病原微生物的特點及其檢出數(shù)量、患者的臨床癥狀等各方面綜合分析,作出正確判斷。
2.急性咽炎是上呼吸道最常見的感染。主要有三種病原:A群鏈球菌、病毒及白喉桿菌。除培養(yǎng)外,目前有許多用于快速檢測A群鏈球菌的成品試劑,如酶免疫分析法(EIA)、發(fā)光免疫法、分子生物學方法等。猩紅熱一般繼發(fā)于A族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療前咽拭培養(yǎng)的陽性率可高達97.9%.白喉桿菌大多在兒童中引發(fā)感染,表現(xiàn)為藍白色或灰色的膜覆蓋咽后部,伴有下部及周圍組織水腫,從而區(qū)別于急性鏈球菌性咽炎(火紅的咽喉)。最常見的是病毒感染,常由腺病毒、EB病毒、柯薩奇A病毒引起。應用免疫熒光技術(shù)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方法檢測患者鼻咽分泌物細胞內(nèi)的病毒抗原,可獲得早期快速診斷。還可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標本進行補體結(jié)合抗體或中和抗體檢測,抗體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時,提示為近期感染,有助于診斷。
3.急性細菌性鼻炎、鼻前庭炎、鼻腔癤腫、鼻中隔膿腫、鼻竇炎等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腦膜炎奈瑟菌也可致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多數(shù)為厭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所致。
4.咽拭子標本有助于確定會厭炎的病原體,多是由流感嗜血桿菌b型引起,也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鏈球菌引起。病程進展快的蜂窩織炎有可能引起氣道阻塞。
5.寄生于口咽部的草綠色鏈球菌是亞急性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醫(yī)院感染引起的支氣管炎或肺炎,常為寄殖于咽部的肺炎克雷伯菌、產(chǎn)氣腸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所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帶菌者的鼻咽拭子中可分離出腦膜炎奈瑟菌,主要用于帶菌者調(diào)查。
6.百日咳是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在無免疫力的嬰幼兒病情尤為嚴重。發(fā)病初期,患者鼻咽拭子培養(yǎng)的細菌檢出率最高。
7.急性壞死性潰瘍性咽峽炎、扁桃體炎的病原體是奮森螺旋體和梭桿菌,這兩種病原體寄生于正常人口腔齒齦部,屬條件致病菌,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局部組織損傷,維生素A、維生素C等缺乏或嚴重感染時,大量繁殖,協(xié)同致病。因此通常出現(xiàn)在口腔衛(wèi)生不好的成年人及患有嚴重基礎(chǔ)疾病的患者。此病多伴有敗血癥,因此應同時考慮做血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