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idiak-Higashi異常:主要形態(tài)特點是在嗜中性粒細胞(包括幼稚細胞)胞漿中,含有一種粗大的顆粒。該顆粒大小不一,直徑1-4μm,圓、橢圓或不規(guī)則形,染成灰藍色、藍紫色、以至棕紅色,甚為顯著;髓過氧化物酶,蘇丹黑B染色和酸性磷酸酶均為強陽性。有時在嗜酸性、嗜堿性和單核、淋巴細胞、漿細胞以及組織細胞中亦可見到此種大顆粒?;颊叻Q為Cheidiak-Higashi綜合征(CHS),多見于幼兒,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通常伴有中度白化病,其眼球及皮膚色淡而缺乏色素。眼球震顫和畏光。目前認為這種粗大顆粒是一種巨大的溶酶體。含有這種溶酶體的細胞吞噬能力仍屬正常,但游走能力及趨化性以及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故極易感染細菌和病毒,并因反復感染最終出現(xiàn)外周血中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和貧血,多數(shù)在幼年即死亡,但雜合子可無任何癥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