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
科學家最近驚奇地發(fā)現,一個人的睡眠時間長短與其胖瘦有著十分明顯的關系,這給不希望陷入肥胖困境的人們開了一個非處方新藥:睡足睡夠。
一般人認為太長的睡眠可因整個神經中樞長期處于抑制狀態(tài),而導致各器官功能減退,使體重增加。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失眠或睡眠不足也可誘發(fā)肥胖。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日前宣稱,睡眠時間減少是導致發(fā)達國家中肥胖人群不斷膨脹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18000名在20世紀80年代參加美國健康與營養(yǎng)大調查的自愿者所提供的數據后發(fā)現,與那些每晚睡眠時間能保持在7至9小時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少于4小時的人患肥胖癥的危險,較前者高出73%,而那些平均每天只睡5個小時的人,其患肥胖癥的危險則高出50%,每晚睡6個小時的人,其所面臨的同樣危險則高出23%。
據智利《信使報》25日報道,研究發(fā)現,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的人很容易發(fā)胖,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影響新陳代謝,使刺激食欲的荷爾蒙增加,同時使產生飽脹感的荷爾蒙減少。
美國的一項比較觀察發(fā)現:一組人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而另一組則為8小時,結果兩組糖耐量試驗沒有區(qū)別,但睡眠短的一組不僅胰島素分泌較后者增長了50%,而且敏感度大大降低。在糖耐量正常的情況下,胰島素功能異常,是加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研究人員解釋說,對比研究結果讓人感到有些“意外”。因為人們長期以來認為,睡覺時人體消耗的能量很少,所以睡覺時間長了容易變胖。殊不知人在醒著的時候,會有進食的欲望。此外,長期睡眠不足,會打亂人體內正常的進食時間設置,并使得調節(jié)整個進食過程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
在解釋睡眠時間長短與肥胖之間的關系時,研究人員介紹說,睡眠不足可以導致人體內消脂蛋白濃度的下降。消脂蛋白是在血液系統(tǒng)中活動的一種物質,具有抑制食欲的功能,能夠影響大腦做出是否需要進食的決定。睡眠不足同時能引起人體內食欲激素濃度的上升。食欲激素是由胃分泌的一種物質,能夠引起人的進食欲望。當人體內這些掌控“食欲大權”的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部門互相沖突時,大腦的決策系統(tǒng)就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如果人們能保持正常的睡眠時間,就有可能不使自己體內的食欲監(jiān)管部門發(fā)生混亂,從而將體重保持在比較正常的范圍內。研究還發(fā)現,要想保持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不發(fā)生紊亂,一個人每晚的睡眠時間應保持在7小時以上。一般來講,睡眠充足的人,不容易產生饑餓感。2004年開展的另外一項研究活動也表明,那些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的成年人,體內“饑餓激素”的水平會較常人高出15%,這會導致他們擁有較高的食欲。
另外,睡眠不足組體內胰島素不能正常地使葡萄糖進行代謝,因而可能發(fā)展成為肥胖。而睡眠正常組胰島素的敏感性正常。目前還不知道睡眠不足者在改善其睡眠后,是否可以改善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那些每天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和不足4小時的人,都會使其體重增加,適量的睡眠才有助于健康。
在今天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會睡眠不足,甚至患上失眠癥,這不但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更重要的是會誘發(fā)肥胖和糖尿病。或許,睡眠并不是我們對抗肥胖和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但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其積極作用,因為即使是最微小的能量平衡變化也有可能導致非常有益的結果。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