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的概念及源流是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要求掌握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1.癃閉的概念
癃閉是指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癥的一種病證。其中又以小便不暢,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為癃;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者稱為閉。
2.癃閉的源流
癃閉之名,首見于《內經(jīng)》,該書稱其為“癃閉”或“閉癃”。《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靈樞。本輸》:“三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端貑?。標本病傳論》:“膀胱病,小便閉。”分別說明本病的病機為膀胱及三焦氣化不利,病位在膀胱。張仲景在《傷寒論》與《金疆要略》中,有關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記載中包含癃閉的內容?!吨T病源候論》認為,小便不通和小便難因于腎與膀胱有熱,因熱的程度不同,而導致小便不通與小便難的區(qū)別。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載有治小便不通方劑十三首,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該書中載有用導尿術治小便不通的方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導尿術記載。王燾在《外臺秘要》中載有小便不通方劑十三首,小便不利方劑九首,還載有用鹽及艾灸等外治法治療癃閉的論述。宋代朱丹溪根據(jù)辨證施治的精神,運用探吐法來治療小便不通。明代張景岳把癃閉與淋證分開論治,并將癃閉的病因病機歸為四個方面,即:熱結膀胱,熱閉氣化,熱居肝腎;敗精槁血,阻塞水道;真陽下竭,氣虛不化;肝強氣逆,氣實而閉。并對氣虛不化及陰虛不能化陽所致癃閉的治法獨有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