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干燥將近成熟果實。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貴州、廣西、湖南等。
采收加工:8-10月果實呈茶綠色而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干或低溫干燥,除去果梗、枝、葉等。
性狀鑒別:略呈扁球形或五角狀扁球形。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shù)點狀突起或凹下細小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質硬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香氣濃烈,味辛辣、微苦。用水浸泡果實,有黏液滲出。
顯微鑒別:粉末灰棕色,香氣濃烈,味辛辣、微苦。①油室及油窒碎片淡黃色。②草酸鈣簇晶較多。③腺毛。④非腺毛。⑤石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
化學成分: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①含揮發(fā)油 主要成分為吳萸烯,為油的香氣成分。②生物堿類 ③吳茱萸苦素。
理化鑒別:以吳茱萸對照藥材與吳茱萸次堿對照品為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