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
傳染過程中,病原體起重要作用,它的致病
作用表現(xiàn)如下幾方面。
1.病原體的毒力(Virulence) 病原體的毒力是指病原體的侵襲力,即是病原體在機體內生長,繁殖,蔓延擴散的能力。有的通過細菌的酶如金葡球漿凝固酶,鏈球菌的透明質酸酶,產氣莢膜桿菌的膠原酶等起作用;有的通過莢膜阻止吞噬細胞的吞噬;有的通過菌毛粘附宿主組織。病原體產生內外兩種毒素,通過毒素產生殺傷作用。外毒素包括神經毒如破傷風毒素、肉毒素;細胞毒素如白喉毒素;腸毒素如霍亂毒素、葡萄球菌毒素。內毒素是菌體裂解后產生的脂多糖中類脂A,可致機體發(fā)熱反應,中毒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施瓦茨曼反應(Shwartzmansreaction)。
2.病原體的數量 病原體入侵和數量是重要的致病條件。侵入的數量越多,引起的傳染性越大。潛伏期可能越短,病情也就越嚴重。
3.病原體的定位與擴散形式 病原體在人體內寄生有一定的特異的定居部位,特異的定位由特異的侵入門戶與傳入途徑所決定的,特異性定位又決定著病原體排出途徑。傷寒桿菌經口傳入,定位于腸道網狀內皮系統(tǒng),借助糞便排出體外。白喉桿菌經鼻咽部侵入,定位于鼻咽部,借助鼻咽分泌物排出體外。不同病原體有其不同的特異性定位。
病原體在體內的擴散通過三種形式。直接擴散:病原由原入侵部位直接向近處或遠處組織細胞擴散。血流擴散:大部分病原體侵入機體后通過血液擴散,脊髓灰質炎病毒先進入血流再經外周神經到達中樞神經系統(tǒng);麻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通過吸附在白細胞或細胞內擴散;布魯氏菌進入單核細胞擴散;流感病毒吸附于紅細胞表面;瘧原蟲侵入紅細胞內。淋巴管擴散:病原體侵入機體后借助淋巴液到達局部淋巴結,再由淋巴結進入血流,擴散于各組織細胞。絕大部分病原體通過此種形式。
4.病原體的變異性 病原性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受各種環(huán)境的影響,當外環(huán)境改變影響遺傳信息時,引起一系列代謝上的變化,其結構形態(tài),生理特性均發(fā)生改變。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