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fèi)試聽
- 免費(fèi)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
熱點(diǎn)推薦
——●●●聚焦熱點(diǎn)●●●—— | ||
---|---|---|
報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考測評>> |
【概述】
冠心病,系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變窄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阻塞,從而導(dǎo)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以心前區(qū)憋悶疼痛,甚則痛徹肩背、咽喉、左上臂內(nèi)側(cè)等部位,呈發(fā)作性或持續(xù)不解為主要臨床特征。疼痛劇烈不解者,常伴汗出肢冷,面色蒼白,唇甲青紫,或心悸、氣短。喘息不得臥,甚則猝死。根據(jù)臨床特點(diǎn),分原發(fā)性心臟驟停、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五種類型,其中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典型的臨床類型。中老年人是冠心病主要發(fā)病人群,受寒胞食、情緒過激及劇烈運(yùn)動等情況,常為冠心病急性發(fā)作的誘因。本病是嚴(yán)重的心臟病之一,常危及生命。但若及時診斷治療,以及采取有效的預(yù)防措施。可減輕及減少發(fā)病,帶病延年。冠心病屬中醫(yī)的“胸痹”、“胸痛”。“真心病”、“厥心痛‘等范疇。
【病因病理】
冠心病病因有內(nèi)因和外因之分。內(nèi)因?yàn)槟昀象w衰,心脾腎氣血陰陽不足;外因?yàn)殛幒秩?、飲食失?dāng)、情志失調(diào)、勞累過度等,最終導(dǎo)致心血運(yùn)行受阻,胸脈痹阻而胸痛。
病理變化為年老體衰,腎氣已虛,不能鼓舞心陽,滋養(yǎng)心脈,或勞倦思慮,耗傷氣血,損及心脾,均可使心氣虛虧,心血瘀滯。陰寒侵襲,內(nèi)遏胸陽,氣機(jī)痹阻,心脈凝滯u暴飲飽食,脾胃受損,運(yùn)化不利,痰濁壅寒,心脈痹阻。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氣滯血瘀,心脈不通??傊?,心脾腎虧損,氣血陰陽不足,是冠心病的內(nèi)在病因;陰寒、痰濁、氣滯、瘀血等病邪痹阻心脈,胸陽失展,心脈不通,不通則痛,是冠心病的外在表現(xiàn)。所以,冠心病是本虛標(biāo)實(shí)的病證。
【診斷要點(diǎn)】
1.有典型的心絞痛發(fā)作或心肌梗死,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病變、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肌病等疾病的證據(jù)。
2.男性40歲,女性45歲以上病人,休息時心電圖有明顯心肌缺血表現(xiàn),或心電圖運(yùn)動試驗(yàn)陽性。
3.40歲以上病人有心臟增大,或心力衰竭,或乳頭肌功能失調(diào),伴休息時心電圖有明顯缺血表現(xiàn)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并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及糖尿病其中兩項(xiàng)者。
4.必要時借助心動超聲波、心肌酶譜測定、放射性核素和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確診。
【辯證分型】
1.寒凝心脈癥狀:心痛徹背,每因受寒誘發(fā),伴胸悶,心悸氣短,畏寒肢冷。舌黯淡,苔白,脈弦緊。
證候分析:諸陽受氣于胸中而轉(zhuǎn)行于背,陰寒內(nèi)侵,胸陽被遏,心脈痹阻,故胸痛徹背;胸陽不振,氣機(jī)受阻,故胸悶,心悸氣短;陽氣不足,寒凝血脈,故形寒肢冷,面色蒼白;舌黯淡,苔白,脈弦緊,均為陽氣不足,陰寒凝滯之候。
2,氣滯血瘀癥狀:心胸窒門而痛,神情抑郁或郁怒。偏氣滯者,胸脅竄痛,牽引肩背;偏血瘀者,心胸刺痛,夜晚為甚,心悸不寧。舌黯,見瘀點(diǎn)或瘀斑,脈弦或澀。
證候分析: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氣機(jī)郁結(jié),故見神情抑郁或郁怒,心胸窒悶而痛;肝氣橫逆,則胸脅竄痛,牽引肩背;氣滯血瘀,則心胸刺痛,血屬陰,夜亦屬陰,故入夜痛甚;瘀血阻滯,心失所養(yǎng),故心悸不寧。舌黯帶瘀,脈弦或澀,為氣滯血瘀之象。
3.痰濁壅塞癥狀:胸悶痛,氣短,形體肥胖,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濁膩,脈滑。
證候分析:脾主運(yùn)化,脾虛痰盛,痰濁盤踞,胸陽失展,氣機(jī)痹阻,故胸悶痛,氣短;脾主肌肉,主升清,痰濁困脾,脾虛失運(yùn),清陽不升,故形肥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濁膩,脈滑,均為痰濁壅盛之象。
4.氣陰兩虛癥狀:胸悶隱痛,心悸、氣短,或伴頭暈乏力,盜汗或自汗,口咽干燥;舌紅,或邊有齒痕,苔薄或少,脈細(xì)或結(jié)代。
證候分析:胸痹日久,氣陰兩虛,心失所養(yǎng),心脈澀滯,故胸悶隱痛,心悸氣短;氣虛無以行血,則頭暈乏力;氣虛失攝則自汗;陰虛內(nèi)熱則盜汗,口咽干燥;舌紅或邊有齒痕,脈細(xì)或結(jié)代,均為氣陰兩虛之象。
5.脾腎陽虛癥狀:胸悶胸痛,氣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長,或心悸肢腫,重則胸痛徹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脈微欲絕。
證候分析:脾腎陽虛,胸陽不振,心血不利,可見胸悶胸痛,氣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長;陽虛水氣凌心測見心悸肢腫;腎陽衰憊,陽氣欲脫,心脈痹澀,故胸痛徹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脈微欲絕,均為脾腎陽衰或陽氣欲脫之象。
【分型治療】
1.寒凝心脈治則:散寒通陽,活血宣痹。
方藥:瓜萎薤白湯加減。
瓜萎皮12克薤白6克附片9克桂枝9克檀香6克丹參15克紅花6克細(xì)辛3克隨癥加減:胸痛劇烈無休止,喘息不得平臥,屬陰寒極盛之重證者,以烏頭赤石脂丸(蜀椒、烏頭、附子、干姜等)合蘇合香丸,以溫散通痹止痛。
2.氣滯血瘀治則:理氣解郁,活血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
柴胡9克赤芍12克枳殼9克當(dāng)歸9克川芎9克生地12克桃仁9克紅花6克川牛膝9克桔梗3克延胡索9克甘草3克隨癥加減:胸脅竄痛者,加香附9克、郁金9克,以加強(qiáng)理氣解郁;心胸刺痛者,選三七粉2~3克,或乳香、沒藥各6~9克,以活血定痛;心悸不寧,早搏時發(fā)者,加丹參15克、龍齒30克,以寧心定驚。
3.痰濁壅塞治則:化痰泄?jié)幔酝枴?
方藥:瓜萎薤白半夏湯加味。
全瓜萎15克薤白6克半夏9克陳皮9克茯苓15克丹參15克砂仁3克。隨癥加減:苔膩,納呆者,加蒼術(shù)9克,以運(yùn)牌化濕;痰濁郁久化熱見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者,加黃連3克、竹茹9克,以清熱化痰;倦怠欲寐者,選黃芪15~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12克、菖蒲9克,以益氣健脾,化痰醒神;血脂高者,選蒲黃20克(包煎)、紅花6~9克、山植15~30克,以活血降脂。
4.氣陰兩虛治則:益氣滋陰,養(yǎng)血通脈。
方藥:生脈散加味。
黃芪30克黨參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玉竹9克當(dāng)歸9克川芎9克丹參15克炙甘草9克大棗5枚隨癥加減:心悸不眠者,加酸棗仁12克、獲神12克,以寧心安神;自汗者,加糯稻根12克、浮小麥15克,以補(bǔ)虛斂汗;盜汗者,加知母12克,以清熱止汗;胸痛漸劇者,選延胡索9克、川??子9克,以理氣活血止痛。
5.脾腎陽虛治則:溫補(bǔ)脾腎,活血通脈。
方藥:金匱腎氣丸、四君子湯合丹參飲加減。
附片9克桂枝9克熟地9克山藥12克山茱萸9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15克丹參15克檀香6克隨癥加減:胸痛徹背者,加制烏頭9克、高良姜6克、香附9克,以溫經(jīng)行氣止痛;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者,以參附湯(人參6~12克、附片9~30克)參予搶救。
【中成藥】
1.復(fù)方丹參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2.麝香保心丸每次1~2粒,發(fā)作時舌下含。
3.冠心蘇合香丸每次1粒,胸痛劇烈,汗出膠冷時化服。
【簡便方】
1.黃芪30克、丹參IS克、紅花6克、延胡索12克,每日1劑,分2次服。適用于冠心病患者常服。
2.三七粉裝膠囊,每次2~4粒,每日3次。適用于心絞痛反復(fù)發(fā)作者。
【其它療法】
膏藥穴位敷貼法:以代溫灸膏或香桂活血膏,敷心俞、厥陰俞或膻中等穴位。
足浴法:以當(dāng)歸、川芎、赤芍、紅花、雞血藤、乳香、沒藥、蘇木、桂枝等煎水,每晚浸足約30分鐘。
食療法:山植、荷葉、薏苡仁、粳米各30克,煮粥,經(jīng)常食用。適于冠心病患者降脂減肥。
【注意事項(xiàng)】
1.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起病急,尤其后者,危險性大,救治不當(dāng),常危及生命。急性發(fā)病時,應(yīng)停上活動,及時服用急救藥,并立即就醫(yī)。
2.避免冠心病急性發(fā)作的各種誘因,如受寒、過勞、情緒過激、暴飲暴食等。
3.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堅持適當(dāng)?shù)倪\(yùn)動,選擇低膽固醇飲食,避免吸煙及喝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