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學詞典:
主持編撰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正式頒布的藥典《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在我國編寫本草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漢朝,當時已用不知撰寫人的《神農本草經》問世。
《新修本草》(公元657-659年,唐顯慶2-4年)是蘇敬等所編著。世稱《唐本草》。
唐代的文化,在當時是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醫(yī)藥亦屬文化的一種,當然也不例外。就藥物而言,品種不斷增加,內容日益豐富。而當時醫(yī)家奉為用藥指南的《本草經集注》,在內容方面存在著:“聞見闕于殊方……詮釋拘于獨學……秋采榆人,冬收云實。謬梁米之黃白,混劑子之牡蔓。異繁美于雞腸,合由跋于鳶尾。防葵狼毒,妄日同根;鉤吻黃精,引為連類。鉛錫莫辨,橙抽不分”等問題。而此后之醫(yī)家,“更相祖述,罕能厘證”,“承疑行妄,曾無有覺”。這些存在問題,如不解決,勢必以誤傳訛。因此,蘇敏于唐顯慶二年表請修定本草,得到唐高宗的批準,并命李劾等組織二十二人修定,實際上是由蘇敬負責。于顯慶四年修定完畢,名曰《新修本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藥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歐洲紐倫堡藥典要早800余年。
上一篇: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網絡
下一篇: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外國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