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醫(yī)學生最先開始接觸也最熟悉的一個病理反射,非“巴賓斯基征”莫屬。那么這個巴賓斯基到底是誰?
巴賓斯基(JosephBabinski)(1857年11月17日~1932年10月29日)是波蘭裔法國神經學家。準確的說,他不是一個天才,而是一個默默努力的人。就是下圖這個大叔。
Babinski在1884從巴黎大學獲得他的醫(yī)學學位。之后他師從Charcot教授并成為了他最喜歡的學生。嗯,沒錯,他的老師就是“Charcot三聯征”的這個Charcot!不能回憶起來Charcot三聯征的同學請去面壁五分鐘。
Babinski是巴黎大學的神經學教授。1896年在一次生物學會議上,他第一次發(fā)表了關于巴賓斯基征的報告。
當老師Charcot去世后,巴賓斯基拒絕參加任何學術競賽,潛心學術,在神經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作為一個神經學家,并不是只立足于書本,而是在教學的空余時間,去醫(yī)院親自深入臨床,并且花很長的時間投身到臨床神經病學的研究中。他一生發(fā)表了200多篇的論文,得到了美國神經學協會的肯定和贊譽。
作為醫(yī)務工作者和醫(yī)學生,也許我們大多數人和他一樣都不是天才,也許臨床工作非常辛苦,但是還是有這么多人堅守,相信也是對醫(yī)學的一種信仰和堅定,只因為記得那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下面我們來回憶一下巴賓斯基征。
巴賓斯基征陽性是錐體束損害時最重要的體征。屬于病理反射。
患者仰臥位,髖、膝關節(jié)伸直,檢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鈍尖的金屬棒自足底外側從后向前快速輕劃至小指根部,再轉向拇趾側。正常出現足趾向跖面屈曲,稱巴賓斯基征陰性。如出現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成扇形分開,稱巴賓斯基征陽性。
異常結果:此征可出現于大腦皮質運動區(qū)及其向下投射的皮質脊髓束任何部位的損害;還可出現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熟睡、深度麻醉及癲癇大發(fā)作后。2歲以上的小兒和成年人出現此征有肯定的病理意義。此外,在鑒別器質性癱瘓與癔病性癱瘓時,此征陽性有重要價值。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