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攻下藥是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會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請參考。
攻下藥:
攻下藥的作用較猛,峻下逐水藥尤為峻烈。這兩類藥物,奏效迅速,但易傷正氣,宜用于邪實正氣不虛之癥。對久病正虛、年老體弱以及婦女胎前產后、月經期等均應慎用或禁用。潤下藥的作用較緩和,能滑潤大腸而解除排便困難,且不致引起大瀉,故對老年虛弱患者,以及婦女胎前產后等由于血虛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均可應用。
攻下藥,多屬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瀉火,適用于大便燥結、宿食停積、實熱壅滯等癥。此外,攻下藥在臨床應用上還用于下幾個方面:
1.對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癥兼見便秘者,用攻下藥可使病情緩解,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瀉而不暢者,雖無便秘現(xiàn)象,也可酌用攻下藥,可促使病情減輕,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在內服藥方面,根據(jù)中醫(yī)的“不通則 痛”以及“六腑以通為用”等原理,對某些急腹癥屬于實熱結滯癥候,應用通里攻下,清熱瀉火的方法,獲得良好療效,從而免除手術治療,減輕病人痛苦。
主要藥:大黃、芒硝、蕃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