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在國際雜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開了機體生物鐘和免疫細胞的關聯(lián),或為開發(fā)治療機體炎癥及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療法提供一定的幫助。
文章中,研究人員闡明了當白細胞暴露于細菌中時其內部的生物鐘被阻斷的分子機制,而更重要的是,阻斷白細胞的生物鐘可以促進細胞變得具有較高活性,而且易于引發(fā)炎性表現(xiàn)。而miR155就是參與上述復雜機制的一種因子,其可以破壞生物鐘機制中名為BMAL1的關鍵緩解,從而促進巨噬細胞制造產(chǎn)生一系列炎性蛋白來有效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
研究者表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知道免疫系統(tǒng)和機體生物鐘之間的關聯(lián),而且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細菌產(chǎn)生的不同反應依賴于機體暴露細菌的時間,比如在小鼠和人類機體中,相比早晨而言,機體免疫反應趨向于在夜晚開始的時候達到較高水平,而這或許依賴于巨噬細胞中BMAL1生物鐘蛋白的水平,BMAL1的功能就好比免疫系統(tǒng)中的“減振器”一樣,其在夜間水平處于較低狀態(tài),而此時免疫細胞則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tài)。
揭開引發(fā)活性巨噬細胞內BMAL1水平降低的原因對于揭示免疫系統(tǒng)和生物鐘之間的關聯(lián)將非常重要,miR155的誘導作用在夜間要明顯高于早晨,這或許就可以幫助解釋為何機體免疫反應在進入夜晚時會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tài)。有時當機體處于急性感染狀態(tài)時,免疫系統(tǒng)就會利用miR155來阻斷巨噬細胞的生物鐘,從而促進機體清除感染;然而當炎性在機體存在了較長時間時,比如慢性疾?。L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此時對生物鐘的持續(xù)靶向作用或許就會促進疾病的惡化。
本文研究揭示了機體生物鐘在免疫反應中的關鍵作用,為闡明在一天中的特殊時間段治療免疫障礙,并且利用特殊療法諸如抗炎制劑來恢復機體生物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礎和線索。相關研究結果也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通過調整癌癥免疫療法的時間從而來更加有效地靶向治療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