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和宿主菌細胞的關系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感興趣,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經(jīng)過多方搜集整理有關內容如下:
噬菌體感染細菌時,先通過尾刺或尾絲等特異地吸附到敏感細菌表面相應受體上,當噬菌體的尾插入細菌體時,借助于尾部含有的一種溶菌酶類物質,將胞壁溶一小孔使尾鞘插入,噬菌體的核酸很快從尾部注入細菌細胞,而致細菌發(fā)生感染。細菌感染后可出現(xiàn)菌體裂解或形成溶源性細菌兩種結果。
噬菌體核酸進入細胞漿后,宿主細胞即停止合成細菌自身的DNA,轉而按噬菌體DNA所提供的遺傳信息合成新的蛋白質,包括一些合成噬菌體DNA所需的酶及噬菌體頭、尾部蛋白質亞單位等。當噬菌體DNA和蛋白質分別合成以后,在細菌胞漿內裝配成為完整的成熟噬菌全。當它們增殖到一定程度,菌細胞發(fā)生裂解,釋放出游離的噬菌體。噬菌體進入細菌細胞后,能在敏感宿主菌內復制增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體稱為毒性噬菌體(Virulent phage)。
有些噬菌體不在敏感細菌內增殖,其基因整合于細菌基因組中,成為細菌DNA的一部分,當細菌分裂時,噬菌體的基因亦隨著分布至兩個子代細菌的基因中。這種噬菌體稱為溶源性噬菌體(Lysogenic phage)或溫和噬菌體(Temperat phage)。整合在細菌DNA上的噬菌體基因稱為前噬菌體(Prophage),帶有前噬菌體的細菌稱為溶源性細菌(Lysogeneic bacteria)。
溶源性噬菌體能正常繁殖,但這種帶噬菌體的溶源狀態(tài)有時能自發(fā)終止,結果導致噬菌體增殖而引起細菌裂解。用紫外線照射或過氧化氫等處理溶源性細菌,可誘導前噬菌體從細菌的DNA分開,而開始其溶菌性周期。偶爾溶源性細菌也可失去前噬菌體。
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學教育網(wǎng)提供檢驗技士、檢驗技師、檢驗主管技師高頻考點、備考技巧、政策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