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名稱】升麻
【拉丁名】 RHIZOMA CIMICIFUGAE
【別名】莽牛卡架、龍眼根、窟窿牙根
【來源】該品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莖。
【采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至須根干時,燎去或除去須根,曬干。
【制法】除去雜質(zhì),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不規(guī)則的長形塊狀,多分枝,呈結節(jié)狀,長10--20cm,直徑2--4cm。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堅硬的細須根殘留,上面有數(shù)個圓形空洞的莖基痕,洞內(nèi)壁顯網(wǎng)狀溝紋;下面不平,具須根痕。
質(zhì)地 體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 不平坦,有裂隙,纖維性,黃綠色或淡黃白色
氣味 氣微,味微苦而澀。
【鑒別】取該品粉末3g,加1%碳酸氫鈉溶液50ml,放置過夜,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用稀鹽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2~3,用乙醚提取3次(20ml、 15ml、15ml),合并醚液,揮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用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4: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新配制的1%三氯化鐵和1%鐵氰化鉀(1:1)的混合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jīng)】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fā)斑;脫肛,子宮脫垂。
1、豌豆斑瘡(狀如豌豆,有白漿,由頭面?zhèn)骷败|體,不急救有生命危險)。用蜜煎升麻,隨時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藥汁洗瘡。
2.突發(fā)腫毒。用升麻磨醋,隨時涂搽。
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兩煎水服,引吐為效。
4.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5.口舌生瘡。用升麻一兩、黃連三分,共研為末。棉裹藥末含咽。
6.痱子熱癢。用升麻煎湯服并洗痱子。
7.產(chǎn)后惡血不盡。用升麻三兩,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1、揀去雜質(zhì),略泡洗凈,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蜜制: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加入升麻片,拌勻,悶透,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每升麻100kg,用煉蜜25kg。
3.制炭:取升麻片置鍋內(nèi),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曬干。
4.炒制:取升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焦黃。
5.麩制:先將鍋燒熱,加入麥麩與升麻片,炒至微黃色,篩去麥麩,每升麻10kg,用麥麩1.5kg。《雷公炮炙論》:采得了,刀刮上粗皮一重,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出,曝干,細銼,蒸,暴干用之。
性狀鑒別
(1)升麻 根莖呈不規(guī)則長塊狀,分枝較多,長3-17cm,直徑1.7-4cm。表面暗棕色,極粗糙,上面具多個圓形洞狀的莖基,直徑0.8-2.5cm,高1-2cm,內(nèi)壁粗糙,洞淺;下面有眾多須根殘基。體實質(zhì)堅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木部黃綠色,呈放射狀,髓部稍平坦,灰綠色,稍具粉性。氣微,味較苦。
(2)北升麻 根莖呈不規(guī)則長條狀,多分枝成結節(jié)狀,長3-13cm,直徑1.5-2.4cm。表面灰黑色,粗糙,莖基痕圓洞狀,直徑0.5-1.5cm,高1-3cm,洞內(nèi)壁顯縱向或網(wǎng)狀溝紋;下面有堅硬的須根殘基。體輕質(zhì)堅,不易折斷,斷面極不平坦,木質(zhì)部呈放射狀,纖維性,黃綠色,具裂隙,髓部中空,黑色。氣微,味較苦。
(3)關升麻 根莖呈不規(guī)則長塊,多分枝成結節(jié)狀,長5-22cm,直徑2-6cm。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粗糙,莖基痕圓盤狀或槽狀,直徑1-3.5cm,高0.5-2cm,盤或槽內(nèi)壁顯網(wǎng)狀紋理;下面有堅硬的須根殘基。體輕質(zhì)堅,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纖維性,木質(zhì)部呈放射狀紋理,黃棕色或黃綠色,髓部黑褐色。氣微,味苦。以個大、質(zhì)堅、表面色黑褐者為佳。
升麻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
(1)升麻 后生皮層細胞1-3列,有的最外層外壁木栓化增厚,有的外壁及垂周壁乳頭狀增厚,突入胞腔。皮層細胞20-30列。中柱鞘纖維偶見。維管束約22個,環(huán)列,外韌型。韌皮部狹長尖,偏斜。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腩部寬廣,寬狹不一,呈連珠狀,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7個成群。射線寬8-40列細胞。髓部較小,偏心。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2)北升麻 后生皮層細胞1列。皮層細胞12-18列;皮層纖維束19-34個。中柱鞘纖維位于初生韌皮部外方。維管束約30個,環(huán)列,外韌型。形成層尚明顯。木腩部導管較少;木纖維類多角形。射線寬2-14列細胞。髓部大。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3)關升麻 后生皮層細胞1列,外壁木栓化增厚,可見增厚紋理。皮層細胞9-20列。中柱鞘纖維束彎月形,由10-100個纖維組成。中柱維管束多至60個,環(huán)列;外韌型。韌皮部約有10余例細胞,徑向排列,較整齊;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較多,單個散在或2-7個成群,于內(nèi)側分布較多。射線寬2-5列細胞。髓部大,薄壁細胞富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
(1)升麻 黃棕色。
① 木纖維梭形,有的一端粗大,一端細小,稍彎曲,末端漸尖、斜尖,有的圓鈍具微凹或一側尖突似短分叉狀,直徑13-55μm,長110-250μm,壁厚約4μm,木脂,紋孔人字狀或十字狀。
② 導宇航局主為具緣紋孔導管,也有網(wǎng)紋、梯紋、螺紋導管,直徑7-100μm。
③ 木薄壁細胞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壁稍厚,紋孔圓點狀。
④ 后生皮層細胞黃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4-15μm,有的垂周壁和外平周壁瘤狀增厚,突入細胞中。
⑤ 淀粉粒單粒類圓形、卵形,直徑8-20μm,臍點明顯,點狀;復粒較多,由2-14個分粒組成。
⑥ 中柱鞘纖維稀少,黃綠色。呈梭形,末端漸尖或斜尖,直徑15-35μm,壁稍厚4-5μm,木化,紋孔清晰,圓形。
(2)北升麻 類白色。
① 木纖維較細長或略呈梭形,有的邊緣不平整,局部狹縮或膨大,有的一端或兩端分叉,偶有3分叉者,直徑20-56μm,長476-680μm,壁厚5-9μm,木化。
② 淀粉粒多聚集成團,單粒多角形,直徑2-7μm,臍點點狀。
(3)關升麻 黃白色。
① 木纖維較細長,略呈梭形或披針形,多平直,末端長尖或圓鈍,偶有分叉,直徑20-48μm,長146-408μm,壁厚3-7μm,木化,有的胞腔內(nèi)含棕色物。
②中柱鞘纖維易見,長梭形,末端圓鈍或斜尖,直徑12-24μm,長93-180μm,壁厚3-5μm,木化,紋孔及孔溝明顯。③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2-24μm,臍點點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該品粉末(40目)1g,加甲醇適量,冷浸48h,濾過,濾液濃縮至干,加甲醇1ml溶解,作樣品液。另以升麻素、阿魏酸(AR)、咖啡酸(AR)、咖啡酸二甲醚、水楊酸(AR)加適量甲醇溶解作為對照品液。分別吸取樣品液和對照品液各5μl點于硅膠G-0.8%CMC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酸(5:4:1)展開10cm,取出揮干,置紫外燈(254nm)下觀察熒光斑點。三種升麻都顯阿魏酸、咖啡酸斑點,升麻、大三葉升麻有升麻素斑點,升麻顯咖啡權二甲醚斑點,興安升麻顯水楊酸斑點。
中藥制藥工藝;按來源及產(chǎn)地分有川升麻(升麻)、北升麻(興安升麻)及關升麻(大三葉升麻)。以川升麻為佳。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升麻、興安升麻和大三葉升麻的根狀莖。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用于升陽,3-6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熱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煎湯含漱;或淋洗。
1、揀去雜質(zhì),略泡洗凈,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蜜制: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加入升麻片,拌勻,悶透,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每升麻100kg,用煉蜜25kg。
3.制炭:取升麻片置鍋內(nèi),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曬干。
4.炒制:取升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焦黃。
5.麩制:先將鍋燒熱,加入麥麩與升麻片,炒至微黃色,篩去麥麩,每升麻10kg,用麥麩1.5kg?!独坠谥苏摗罚翰傻昧?,刀刮上粗皮一重,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出,曝干,細銼,蒸,暴干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