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科Papaveraceae
簡述:草本,很少灌木,常有乳白色或黃色汁液;葉互生,很少上部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分裂,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單花頂生或組成圓錐花序、總狀花序或聚傘花序,稀成傘形花序式排列;萼片2-3,早落;花瓣4-6,稀更多或無花瓣,脫落,覆瓦狀排列,常有皺紋;雄蕊多數(shù),離生或4或6枚,有時合生成2束;雌蕊由2至數(shù)合生心皮所組成;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shù),生于側膜胎座上,花柱短或無,柱頭與心皮同數(shù);蒴果瓣裂或頂孔開裂。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重要毒品原植物,它和大麻,古柯并稱為三大毒品植物。
罌粟科家族中共有28屬,250多個品種(其中只有鴉片罌粟和包鱗罌粟能產生鴉片,現(xiàn)在金三角地區(qū)栽培的就是鴉片罌粟)。罌粟屬罌粟科罌粟屬中的栽培種,學名PapaversomniferumL.,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古名罌子粟、阿芙蓉。罌粟幼株、果實的乳汁和果殼供藥用。原產歐洲南部及亞洲伊朗、土耳其等地。公元7世紀時由波斯地區(qū)傳入中國。
罌粟株高60-100cm。莖平滑,被有白粉。葉互生,灰綠色,無柄,抱莖,長橢圓形?;ㄑ砍O麓?,單生,開時直立,花大而艷麗,萼片2枚,綠色,早落;花瓣4枚,有紅色、黃色、白色、粉紅色、紫色等,可能是嗎啡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的原因,罌粟花施放出一股不同于其它花香的氣味,吸入肺腑會產生異樣的沖動。罌粟果長橢圓形或壺狀,黃褐色或淡褐色,平滑,具縱紋。種子多數(shù),腎形,細小?;ㄆ?月至5月,果期6月至8月。
乳汁(即鴉片)中含多種生物堿、嗎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與蒂巴因(Thebaine),對中樞神經有興奮、鎮(zhèn)痛、鎮(zhèn)咳和催眠作用。罌粟堿(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對平滑肌有明顯的解痙作用;罌粟果殼(即米殼)性微寒,味酸澀,有小毒,含低量嗎啡等生物堿。有斂肺、澀腸、止痛的作用。用于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