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預防法
先在被預防者的耳尖穴用細三梭針點剌出血1~2滴,然后將王不留行子貼壓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壓2次,每次50下。3~4日換貼1次,7日為一療程。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明顯時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刺激宜強,反復運針數(shù)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cè))的針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每日針1次,重者2次。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孫、少商。
配穴:曲池、內(nèi)關(guān)。
阿是穴位置:患側(cè)耳垂后下方,即腫大的腮腺上緣(下同)。
(二)治法
僅取主穴,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nèi)關(guān)。先針阿是穴:由腫大腮腺上緣,針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約1~1.5寸;繼針合谷(患側(cè)),得氣后,兩穴接通G6805電針儀,連續(xù)波,頻率為100~120次/分鐘,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留針10~15分鐘。取針后,雙側(cè)少商用三棱針刺血,每穴3~5滴。角孫強刺激不留針,曲池、內(nèi)關(guān)與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一)取穴主穴:手三里、溫溜。
配穴:頸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陽明經(jīng)線手三里至溫溜段,用七星針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經(jīng)叩剌3~5遍。療效不顯者可在頸椎1~5兩側(cè)皮區(qū)各連續(xù)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腫脹處環(huán)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鐘。每日1次。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外關(guān)、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長6328埃,輸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鐘。每日1次。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頰。
配穴:腎上腺、胃、胰膽、對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顯可酌加1~2個配穴。屏尖穴針法,常規(guī)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挾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緣,右手持30號1寸長不銹鋼毫針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內(nèi)側(cè)皮膚為度,捻轉(zhuǎn)得氣后急速出針。余穴采用捻入法進針,留針60~120分鐘,每30分鐘運針1次,反復運針2次后起針。每次取一側(cè)耳穴,兩耳交替,每日1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種拔罐法,宜任選一種。一為刺絡拔罐之法,先令患兒取正坐位,以1~1.5寸30號毫針刺入阿是穴,深約0.8~1寸,得氣后用捻轉(zhuǎn)瀉法,行針半分鐘后即取針,用消毒棉球輕壓不使流血。接著囑患兒伏臥,在身柱穴常規(guī)消毒后,用小三棱針點刺,一點即出,隨之以雙拇指擠壓針孔,出血一滴。根據(jù)年齡大小,選擇合適口徑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蓋,倒置于穴上,上放一個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點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隔日治療一次,不計療程。
另一為水罐法:令患兒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內(nèi)裝上半瓶左右溫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緊罐具,囑患兒緩慢仰臥,使罐具恢復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將裝上4或5號針頭的注射器,插入罐內(nèi),抽去空氣,使罐具吸附穴區(qū),令溫水充分接觸皮膚。如患兒局部腫脹面積較大,可同時吸拔2~3個。留罐約15分鐘左右。取罐時,以注射器將空氣推入罐內(nèi),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計療程。
九燈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孫。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顯時改取配穴,每次僅取一穴。一側(cè)患病點灸患側(cè)穴,雙側(cè)者灸兩側(cè)。以燈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點燃后,對準穴位,迅速點灸。以發(fā)出清脆的“叭”的一聲即可。注意燈芯蘸油時不可過多,以免燃燒時,油滴下燙傷;點燃時燈芯與皮膚不能接觸太緊,防止灼傷皮表。施灸后穴位處可見一綠豆大的白泡,囑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一)取穴
主穴:少商、關(guān)沖、少澤。
配穴:大敦、合谷、關(guān)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據(jù)癥而取,頭痛加合谷,發(fā)熱不退加大椎,并發(fā)睪丸炎加關(guān)元、大敦。取準穴后,用消毒三棱針(或28號0.5寸毫針)在主穴上點刺,并擠壓出血3~6滴。雙側(cè)腫大取雙側(cè),單側(cè)腫大取一側(cè)。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點刺,合谷、關(guān)元以28~30號毫針刺,得氣后施瀉法或平補平瀉不留針。輕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對5日以上腮部腫脹不消者,外敷錫類散膏,淋巴結(jié)腫大者外貼紫金錠膏,具體方法為:將錫類散或紫金錠0.1~0.2克,倒在3~5厘米見方的膠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勻涂于膠布中央,貼于患處,隔日1次。
·體針法
(1)取穴:常用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備用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2)操作:常用穴為主,效果不明顯時加備用穴。少商穴以細三棱針點刺出血,其余穴位進針得氣后,采用疾徐補瀉手法。方法為:先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zhuǎn),分層退針用較強的刺激,反復運針數(shù)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cè)穴)的針感向腫脹的腮腺部放射,然后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每日針1~2次,不計療程,以愈為度o
·電針法
(1)取穴:常用穴:阿是穴(患側(cè)耳垂后下方,即腫大的腮腺上緣)、合谷、角孫、少商。
備用穴;曲池、內(nèi)關(guān)。
(2)操作:一般僅取常用穴,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nèi)關(guān)。先針阿是穴:由腫大腮腺上緣,針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約1~L 5寸;繼針合谷(患側(cè)),得氣后,兩穴接通電針儀,用連續(xù)波,頻率為100~120次/分鐘,強度以患兒能耐受為宜。留針10~15分鐘。取穴后,雙側(cè)少商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每穴出血3~5滴。角孫強刺激不留針,曲池、內(nèi)關(guān)也用同樣針刺方法。每日1次,重者2次。
(1)取穴,常用穴:角孫。
備用穴:列缺。
(2)操作:一般選角孫,如效果不顯著改取列缺。均取患側(cè)穴。可先剪去角孫穴區(qū)頭發(fā),面積約5
分硬幣大小,用7—10厘米長的燈心草,蘸少量菜子油或豆油,點燃,迅速將其點灼穴位皮膚,一點即起,當燈心草油火接觸皮膚時,就會發(fā)出“啪”的響聲,施灸后穴處可出現(xiàn)綠豆大白泡,囑患者勿抓破,讓其自行消退,一般1次即可。如效果不明顯時,可以同樣方法點灼列缺穴。如無燈芯草,可用火柴棒劃然后呈垂直方向迅速按灸角孫穴,火灸后皮膚發(fā)紅或呈白色,不必處理。
腮腺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別肥厚,深入到下頜后窩內(nèi)。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緣處發(fā)出腮腺管,在距顴弓下方約一橫指處經(jīng)咬肌表面前行,繞過咬肌前緣轉(zhuǎn)向深部,穿過頰肌開口于頰部粘膜,開口處形成一個粘膜乳頭,恰和上頜第二磨牙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