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
【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
【別名】刺柄觀音座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刺柄觀音座蓮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ngiopteris muralis ching
采收和儲(chǔ)藏:秋、冬季采收,洗凈,去須根與葉柄,曬干或鮮用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原形態(tài)】刺柄觀音座蓮,大型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dá)2m以上。葉二回羽狀,沿中肋疏生棕色鱗片;羽片草質(zhì),互生,線狀披針形,長約68cm,向兩端漸變狹,基部和頂部寬約7cm,中部寬約13cm,羽軸長2cm,小羽片約37對,互生或向上部對生,下部的開展,中部以上的稍向上斜;基部的2對橢圓狀卵形,長約4cm,寬約1.7cm,下部的羽片較短,寬披針形,長5-6cm,寬1.7-1.8,中部的稍長,披針形,長6.3-7.5cm,寬約1.6cm,上部的與中部相似,有時(shí)稍呈鐮刀形,基部稍不等,近截形或呈寬楔形,先端短漸尖,葉緣有不規(guī)則細(xì)鋸齒;葉脈分叉,近水平斜展,無倒霆假脈;葉軸具鱗狀突起,羽軸背面有多數(shù)小刺頭突起,腹面具縱溝,向先端具狹翅。孢子囊群跟葉緣約1.5mm處著生,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5-2mm,由12-16個(gè)孢子囊組成。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味淡;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痰止咳;解毒消腫。主泄瀉;痢疾;肺熱咳嗽;瘰疬;痄腮;癰癤;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葉淡,澀,性涼。有清熱散結(jié),止咳消腫,止瀉的功能。用于肺炎咳嗽、蛇傷、骨折、瘰疬、癰癤、腮腺炎、腸炎及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