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與耕作谷子最忌連作,但對前作要求不嚴。種植谷子的土地宜選擇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中性到偏堿性砂壤土或粘壤土上播種,不宜在酸性土壤上播種。谷子種子細小,幼苗頂土能力差,播種前土地要深翻細整,反復耙耱,使土塊細碎,地面平整。春播地要于上年深翻整地保墑,灌區(qū)要灌足冬水,冬春季鎮(zhèn)壓保墑。翌春播種前淺耕耙耱后播種。夏季復種時,于前作收獲后,及時深翻耙耱整地,立即播種,灌區(qū)要先灌水后整地,再播種。播種草谷子的土地,要選擇便于管理,刈用方便的地方種植。
(二)施肥 谷子對氮、鉀肥需要量較多,對磷肥需要量則相對較少,苗期需肥較少,從抽穗期開始需肥量逐漸增加,特別在生育期最后的30~40天內(nèi),需肥量占全期75%以上。因此,結合深翻耕地時,要施足底肥,每畝廄肥2000~4000千克,土壤含鉀肥偏低的地區(qū),要加施草木灰等含鉀較多的肥料,以保證谷子對鉀的需要。生長后期,旱地要利用降雨,灌區(qū)要結合灌水,進行合理施肥,每畝硝酸銨15~20千克,或進行根外追肥,在有露水時,或降雨后,用200克磷酸二氫鉀,加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
(三)播種 用于播種的種子,要用保存良好的新鮮種子。播種前要進行種子品質(zhì)檢測。種子田要播種國家牧草種子質(zhì)量規(guī)定標準的Ⅰ級種子,收草田播種Ⅲ級以上的種子。播種前先曬種1~2天再播,以利出苗。播種期要根據(jù)各地自然條件,耕作制度和利用目的而定。正茬春播收子,隴南溝谷川壩地,3月中旬播種,山地3月中旬播種,隴東4月初播種,隴中和河西于4月中旬播種。夏季復種,要于前作收獲后及時搶種。近年正茬春播面積逐年減少,抗旱晚種和復種增多,收糧不成就收草。草谷子的播種期則要根據(jù)各地農(nóng)事大忙季青綠飼料需用量最多的遲早而定,一般在秋田種畢開始,以草谷子于利用期生長到孕穗盛期至盛花期為原則,同時每隔10~15天分期分批播種,以保證草谷子在利用期內(nèi)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播種方式有單播、混播和條播、撒播。種子田要單播、條播、行距40~50厘米,水地宜寬,旱地要窄。草谷子要混播、撒播,與高粱、蘇丹草、玉米混播時,須照顧到不同作物的播種深度,要按各自的播種量,先混合條播高粱、玉米等,再撒播谷子,最后耙耱鎮(zhèn)壓。混播草谷子,谷子比例占70~80%。若單播草谷子時,以條播為好,行距15~20厘米。谷子的播種量為種子田每畝0.7~1.0千克,草谷子每畝4~5千克。覆土深1~2厘米。
(四)田間管理 播種后出苗前,土壤遇水板結時,要及時輕耙耱,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種子田在齊苗后,2~3葉齡時進行疏苗,苗高7~8厘米定苗,并及時中耕起垅培土,清除雜草,孕穗期要根據(jù)水肥情況進行追肥和灌水一次。草谷子因高度密植,一旦齊苗后,雜草難以侵入,一般無需特殊管理。谷子病蟲害較少,但若在生長季內(nèi)發(fā)生,需根據(jù)情況,及時防治。
(五)收獲利用谷子種子宜在蠟熟期及時收獲,遲則易于落粒,造成損失。收獲的谷子要束捆置于田間或其他地方,經(jīng)半月左右完成后熟,方可脫粒,充分曬干后,再單獨入庫,妥為保管,謹防霉變,以利種用、食用和飼用。脫粒后的秸稈,要堆垛存放,避免雨淋日曬,降低飼用價值。草谷子青飼適宜期為抽穗期到開花期,青刈飼用,要分段劃片,用多少割多少,隨用隨割,保持新鮮,鍘短飼喂,增強適口性,提高利用率。用于曬制青干草的,可延遲到盛花刈割。刈割時要選擇晴天進行,在短期內(nèi)完成曬制工作,嚴防雨淋,降低質(zhì)量。曬干后及時堆垛貯存。堆垛初期要每隔3~5天翻垛一次,以免受潮霉變,造成損失。播種在土、糞場、打谷場等地方的草谷子,若因需用場地而騰地時,不應受生育期限制,要一次刈割利用。草谷子青干草和谷子秸稈飼用,只要鍘短加工后,都可直接飼喂。但不能常期單獨作馬的唯一粗飼料,因莖稈中含有白瑞香類配糖體一粟毒,有致馬輕瀉及利小便作用,嚴重時對腎臟輕度損害,以至造成四肢關節(jié)腫脹,引起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