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
【概述】白塞病是一種以細小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多系統(tǒng)損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復發(fā)作和緩解的積膿性虹膜睫狀體炎、口腔黏膜潰瘍和外生殖器潰瘍二聯(lián)癥為主要臨床特征。發(fā)病與細菌、病毒感染,藥物過敏,自身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白塞病以女性多見,主要發(fā)病年齡在16~40歲,一般病情較輕,預后良好。如累及心臟大血管、消化道、神經系統(tǒng)者,其預后則與受累臟器及其嚴重程度有關。白塞病屬中醫(yī)的“狐惑病”范疇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白塞病的病因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內因為素體陰虛內熱,外因為感受熱毒之邪,致蘊毒化腐,瘀熱內盛而為病。
病理變化為素體陰虛內熱,復感熱毒之邪,蘊結于內,燔灼營血,化腐成瘀,上蝕眼口,致眼口潰爛;下?lián)p二陰,致二陰潰爛。久則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正虛邪戀,氣血俱虧測血瘀痰結,潰瘍難愈。
【診斷要點】
1.口腔黏膜復發(fā)性潰瘍,前房積膿性虹膜炎。
外陰或生殖器潰瘍等,或伴關節(jié)疼痛、皮膚結節(jié)性紅斑等。
2.血沉加快,血清C一反應蛋白陽性,人類白細胞抗原HLA―B5 陽性。
【辯證分型】
1.熱毒熾盛癥狀:惡寒發(fā)熱,口、眼、二陰赤爛,皮膚紅斑明顯或痤瘡,煩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熱毒之邪,與正交爭,則惡寒發(fā)熱;熱毒播灼,血熱化腐,上蝕眼口肌膚,下?lián)p二陰測見日、眼、二陰赤爛,皮膚紅斑或痤瘡;熱毒傷津,則煩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于結;舌紅,苔薄,脈滑數(shù),均為熱毒熾盛之征。
2.肝腎陰虛癥狀:兩國干澀赤痛,口舌生瘡,二陰潰爛,五心煩熱,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或失眠盜汗。舌紅少津,苔薄或無苔,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虛火內熾,心肝火炎,則兩國干澀赤痛,口舌生瘡,五心煩熱;虛熱充斥,下及二陰,則二陰潰爛;肝腎陰虛,虛陽上擾測頭暈耳鳴;腦髓失充,則健忘;腎虛于下,則腰膝酸軟;虛熱內迫,則失眠盜汗;舌紅少津,苔薄或無苔,脈細數(shù),均為肝腎陰虛,虛熱內盛之征。
3.脾腎陽虛癥狀:口腔及外陰潰爛,但無明顯紅腫,巳疼痛較輕,或小腿散在結節(jié)隱痛,伴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搪薄,腰膝酸軟,下肢浮腫。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
證候分析:病程遷延,陽證轉陰。脾腎陽虛,血行瘀滯,化腐蝕肌,則口腔及外陰潰爛,陽虛勢減,故無明顯紅腫,且疼痛也輕;陽虛痰凝血瘀,則小腿結節(jié)隱痛;脾陽虛弱,健運失常,則食欲不振,大便溏??;腎陽虛衰,溫運失司測畏寒肢冷,腰膝酸軟,下肢浮腫;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均為脾腎陽虛之征。
4.氣血兩虛癥狀:口、眼、二陰、皮膚潰瘍此起彼伏,難以收斂,伴頭暈目花,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易汗,少氣懶言等。舌淡,苔薄白,脈濡細。
證候分析:邪戀日久,氣血兩虛,正不勝邪,則潰瘍此起彼伏,難以收斂;清氣不升,血不上榮,則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血失充,神失安養(yǎng),則小心悸失眠;肺脾氣虛測神疲乏力,易汗,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脈濡細,均為氣血兩虛之征。
【分型治療】
1.熱毒熾盛治則:清熱解毒,瀉火護陰。
方藥:甘草瀉心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生甘草9克黃芩12克黃連5克梔子9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9克紫花地丁15克玄參12克隨癥加減:熱盛汗出、口渴者,加石膏30克(先下)、知母9克,以清熱生津;關節(jié)疼痛,皮下紅斑者,加生地15克、丹皮12克、忍冬藤15克、秦艽12克,以涼血通絡;大便干結者,加大黃6克(先下),以瀉熱通腑。
2.肝腎陰虛治則:滋補肝腎,活血解毒。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
枸杞于15克菊花9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山藥12克山茱萸9克澤瀉12克丹皮12克玄參12克黃柏9克丹參12克當歸12克隨癥加減:目赤腫痛甚者,加青葙子12克、夏枯草12克、草決明12克,以清瀉肝火;外陰潰瘍腫痛甚者,加龍膽草9克、虎杖15克,以清化肝經濕熱;女性患者月經不調者,加白芍12克、川芎9克、益母草15克,以活血調經。
3.脾腎陽虛治則:溫補脾腎,通陽活血。
方藥:腎氣丸合理中丸加減。
附片9克肉桂粉3克(兌服)熟地12克山藥15克山茱萸9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白術10克炮姜5克炙甘草5克當歸9克炒蒲黃15克(包煎)隨癥加減:潰瘍色淡不斂者,加黃芪30克、鹿角片12克(先煎),以益氣補陽,生肌斂瘍;浮腫甚者,加豬苓15克、薏苡仁30克,以加強淡滲利水;便據(jù)日久者,加補骨脂12克、肉豆蔻6克,以溫腎固腸。
4.氣血兩虛治則:益氣補血,解毒斂瘡。
方藥:八珍湯加減。
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金銀花12克連翹15克玄參12克隨癥加減:血虛甚者,還可加阿膠9克(烊沖)、大棗10枚、雞血藤15克等,以養(yǎng)血;瘡瘍腫痛明顯者,加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以加強清熱解毒;關節(jié)疼痛、皮下結節(jié)紅斑者,加秦艽12克、桑枝15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以祛邪通絡,化瘀散結。
【中成藥】
1.雷公藤片 每次1~2片,每日3次。
2.錫類散 少量外敷于潰瘍處,每日數(shù)次。
【簡便方】
1.黃芩9克、黃連3克、蒲公英3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次。適用于白塞病急性發(fā)作期。
2.金銀花、野菊花各9克,泡水代茶,每日多次沖飲。適用于白塞病口腔潰瘍者。
【其它療法】
外治法:陰部潰瘍,可取苦參、大黃、黃連各30克煎湯熏洗,每日1次。肛門潰瘍,可用雄黃15克,研末,放瓦片上加熱熏之。也可用錫類散、珠黃敬外敷口腔及陰部潰瘍處。
注射法:徐金注射液(含徐長卿、金雀根各2克),每支Zml,每日 2次,每次1支,肌注,3周為1療程。
針灸療法:選穴合谷、肺俞、內關、少沖、風池、足三里等。以瀉法,每次留針15分鐘。
【注意事項】
1.白塞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中醫(yī)強調整體辨治。
2.發(fā)病時注意保持潰瘍面的清潔,避免勞累過度及情緒刺激。
3.平時應重視祛除發(fā)病誘因,如預防感染,避免藥物過敏,戒煙酒,忌食發(fā)物及辛辣刺激之品。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