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性味】辛;微;平。
【歸經(jīng)】腎;大腸經(jīng)。
【功效】除濕止瀉;祛風止癢。
【主治】泄瀉;痢疾;大風癩瘡;癢疹。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楓皮,本功外,性澀,止水痢。蘇云下水腫,水腫非澀藥所療,蘇為誤爾。又云有毒,轉明其謬。水煎止下痢為最。
2.《唐本草》:主水腫,下水氣,煮汁用之。
3.《日華子本草》:止霍亂。刺風、冷風,煎湯浴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未調(diào)敷。
【性狀鑒別】
干皮呈板片狀,長20-40cm,厚0.3-1cm。外表面灰黑色,栓皮易呈長方塊狀剝落,有縱槽及橫裂紋;內(nèi)表面淺黃棕色,較平滑。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清香,味辛、微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