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1874年,任職倫敦圣瑪莉醫(yī)院的化學家偉特(C.R Wright)最先利用嗎啡加上雙乙酰,在爐上燃煮,增強
效力,合成出海洛因。該化合物之后送到英國曼城奧云士學院(Owens College)研究。該學院把海洛因注射到犬只及白兔體內(nèi),它們當時有驚恐、渴睡、瞳孔放大、流大量口水、有欲吐的跡象、呼吸最先加速然后紓緩,心跳減弱而不正常等。海洛因發(fā)明后,最初原用作強效止痛藥。1897年,德國拜爾藥廠化學家荷夫曼(Felix Hoffmann)在德國將海洛因制成藥物,止痛效力遠高于嗎啡(11日前,他剛成功將阿斯匹林制成藥物)。海洛因(Heroin)的名字由拜爾藥廠注冊,該字或源自德文heroisch一字,意指英雄。
自1898至1910年間,該藥上市時,以不會上癮的嗎啡作招徠,更曾用作兒童止咳藥,后來始發(fā)現(xiàn)該藥在肝臟中會轉(zhuǎn)化成嗎啡,令拜爾藥廠大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