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腎陰虛
治法:滋補(bǔ)肝腎,育陰潛陽。
處方:生地、山藥各15克,枸杞子、女貞子、山萸肉、白芍、首烏各12克,丹皮、茯苓、澤瀉各10克,生龍牡各30克(先煎)。
加減:血壓高加珍珠母;腰痛加川斷、桑寄生;失眠加夜交藤、合歡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療效:共治療173例,痊愈60例,好轉(zhuǎn)95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89.6%.
常用成方:選用一貫煎或六味地黃湯加味。
(2)心腎不交
治法: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處方:黃連、黃芩、甘草各6克,白芍、棗仁各15克,阿膠(烊沖)、百合、知母各10克,雞子黃2枚。
加減:煩躁不安、易驚醒加龍骨、牡蠣、磁石;健忘多夢(mèng)加琥珀、蓮子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51例,痊愈24例,好轉(zhuǎn)2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1%.
常用成方:選用黃連阿膠湯或天王補(bǔ)心丹加減。
(3)肝氣邪結(jié)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養(yǎng)陰。
處方:柴胡、白術(shù)、茯苓、赤白芍各12克,當(dāng)歸、丹皮、郁金各9克,川芎、陳皮、甘草、薄荷(后下)各6克。
加減:口苦躁怒加黃芩、梔子、龍膽草;舌青紫有瘀斑加桃仁、紅花。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132例,痊愈65例,好轉(zhuǎn)6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8%.
常用成方:選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梔逍遙散加減。
(4)脾腎陽虛
治法:溫補(bǔ)脾腎。
處方:炮附子、炮姜各6克,黨參、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各12克,炙甘草6克。
加減:便溏加山藥、扁豆;偏腎陽虛加熟地、山萸肉、肉桂。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78例,痊愈42例,好轉(zhuǎn)3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4%.
常用成方:選用無比山藥丸或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5)腎陰陽俱虛
治法:益腎陰,溫腎陽,瀉虛火,調(diào)沖任。
處方:仙茅、仙靈脾、巴戟肉、山藥、太子參、女貞子、菟絲子、桑椹子各10克,熟地、首烏各18克,知母9克。
加減:失眠心慌明顯加舍歡皮、百合;煩躁不安加龍齒、牡蠣。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196例,痊愈116例,好轉(zhuǎn)7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6.9%.
常用成方:選用二仙湯加減。
本病的病機(jī)關(guān)鍵是本虛標(biāo)實(shí),治療應(yīng)以補(bǔ)腎氣、調(diào)沖任為主,故不一定局限于上述五種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