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說:“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
“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
“本太陽病不解,轉(zhuǎn)入少陽者,脅下鞭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
概括:凡出現(xiàn)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細(xì)等脈證,就叫少陽病。少陽證是邪在肝膽的病變。
外邪侵犯肝膽,肝膽之氣火上逆而亢,以致出現(xiàn)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膽而逆(影響)在胃,故有喜嘔不欲食等消化功能失常。氣機(jī)不爽即發(fā)生胸脅苦滿。邪正相爭,正氣虛弱不能抗邪外出則往來寒熱。
1.少陽正治法
少陽病無太陽之表證,邪不在表,故不可發(fā)汗(若汗則耗傷津液,反使病邪內(nèi)傳);無陽明之里實(shí)證,邪不在里,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則陰虛火動而易成驚);胸中無邪實(shí),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則傷陽成悸)。所以少陽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陽病的治療原則,應(yīng)以和解表里為主(即不發(fā)汗的解熱法),然而,少陽病多是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礎(chǔ)上,兼用太陽汗法,或兼用陽明下法,隨證施治。
因?yàn)樯訇柌∈切熬影氡戆肜?,有和解表里作用的小柴胡湯為少陽病的正治方?/p>
2:少陽兼證治法
(1)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煩痛,心下痞結(jié),微嘔,是少陽兼太陽病,可用柴胡桂枝湯。
(2)少陽證而復(fù)見腹?jié)M痛,郁郁微煩,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黃等,是少陽兼陽明里實(shí)證,用大柴胡湯。
(3)少陽病腹中拘急而痛,脈象浮1嗇沉弦,是少陽病兼里氣不足,先用小建中湯補(bǔ)虛,服藥后里虛得復(fù),而少陽病證不減,再用小柴胡湯和解之。
(4)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等,是邪熱陷于少陽,水飲不化,當(dāng)宜柴胡桂枝干姜湯和解宣飲。
(5)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痛不可轉(zhuǎn)側(cè),是邪入少陽正虛神浮,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6)熱氣(胃熱)上逆嘔吐、寒邪犯胃而腹痛,是上熱下寒,用黃連湯清上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