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時間>> | 考試公告>> | 各地動態(tài)>> |
重大變動>> | 摸底測試>> | 資料0元領(lǐng)>> |
取 穴:常用穴:分二組。(1)大杼、肺俞、心俞、天突;(2)風門、厥陰俞、督俞、膻中。
操 作:藥物配制:
(1)消喘膏。白芥子30%、甘遂30%、細辛10%、干姜10%、麻黃10%、元胡10%,上藥共研細末,以鮮姜汁調(diào)成糊狀,攤于圓型硫酸紙上。硫酸紙面積約為10mm2;
(2)甘遂姜汁膏。組成為:白芷、白芥子、甘遂、半夏各15g.共研細末,等分成三包,每次用一包,以鮮姜汁調(diào)成厚糊狀,攤成藥餅四只備用。(3)毛莨、天文草(均為鮮葉),各取3~5葉,搗爛成泥,加鮮姜汁調(diào)勻,做成直徑2.5mm的藥餅。
一般應用消喘膏,如取材方便亦可用后二者。首次貼敷第1組穴,取準穴后,貼上藥餅,周圍敷以棉花,上蓋消毒紗布,以膠布黏住。貼后2~3h,待有灼熱或微痛感,除去藥餅,出現(xiàn)水泡時,涂以龍膽紫防止感染。隔9天后再貼第2組。本法主要用于預防哮喘急性發(fā)作,貼敷3次為一療程,每年貼一療程。冬季喘者貼于三伏,每伏貼1次;夏季喘者,貼于三九,每九貼1次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效 果:共觀察4434例,預防發(fā)作有效率83.7~98%.
注意事項:
(1)本法用于冬病夏防或夏病冬防。
(2)穴位貼敷,藥物制備較為麻煩,然由于操作簡便,不易留有疤痕,頗受歡迎。效果略遜于化膿灸,如連續(xù)貼敷則可提高療效。
(3)貼處水泡囑病人不要搔破,以防感染,禁用凡士林紗布。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