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樣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評價茵梔黃口服液對足月新生兒高間接膽紅素血癥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2010年3月至9月期間,研究對象是16家醫(yī)院收治的膽紅素水平達到美國兒科學會指南的時齡-膽紅素水平曲線第40百分位的足月兒,隨機分為單純光療組、苯巴比妥聯(lián)合光療組、茵梔黃口服液(5ml/次,2次/天,連用5天)聯(lián)合光療組。入組后開始治療,持續(xù)5天。分別記錄各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治療前、治療72h和治療完成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及膽紅素水平的下降率,以及不同于干預對光療率的影響。比較各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符合入排標準的患兒共1177例,男性707例,漢族1119例。治療前血清總膽紅素平均為(282.0+/-70.9)μmol/L,最高為626μmol/L。治療完成后,茵梔黃口服液組的膽紅素水平下降率明顯超過其他2組。茵梔黃口服液組位未接受光療的比例顯著高于苯巴比妥組和單純光療組。30例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經過光療或光療聯(lián)合藥物治療,雖未經換血,但均未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癥狀。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光療組有25.1%的患兒每天大便次數超過5次,該比例顯著高于其他兩組;皮疹的發(fā)生率高于苯巴比妥組,但是和單純光療組沒有顯著差異。
因黃疸入院的足月兒月18%是重度或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癥。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光療對于足月兒間接膽紅素血癥具有較好的療效,盡早服用茵梔黃口服液可以抑制膽紅素水平進一步上升,使部分患兒避免光療。應用茵梔黃口服液除大便次數增加和皮疹以外,未觀察到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根據董小玥等的報道,我國正常足月兒出生后膽紅素水平的峰值出現(xiàn)在日齡第4--5天,一般情況下,我國自然分娩的足月兒出生后3d,刨宮產的足月兒生后5d隨母親出院,因此大部分足月兒在出院后才達到膽紅素的高峰。和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有關的常見伴疾病包括ABO溶血,G-6PD缺乏,敗血癥等,這和國外的流行病學資料一致。
高膽紅素血癥在新生兒期非常普遍,也是我過大部分新生兒病室內最常見的收治原因之一。若不及時治療。嚴重高膽紅素血癥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遺留后遺癥,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高膽紅素血癥的綜合治療包括光療,酶誘導劑,換血等。茵梔黃制劑主要成分有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是傳統(tǒng)的退黃利膽藥物之一。
所以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應力爭及時,有效和安全的干預,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臨床上最常用的干預為光療,有時為了進一步促進黃疸的消退,還會聯(lián)用肝酶誘導劑苯巴比妥等藥物,但苯巴比妥是鎮(zhèn)靜劑,家長常有一定顧慮,且患兒服用后易出現(xiàn)嗜睡,反應差等。茵梔黃口服液是傳統(tǒng)退黃利膽藥物,純中藥制劑。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黃芩苷通瀉胃腸郁熱,能使奧狄氏括約肌松弛,膽囊收縮,增加膽汁流量,同時還有抗氧化作用;梔子素能清濕熱,有利膽及促進膽汁分泌作用;茵陳有防止肝細胞變性壞死及明顯利膽作用。大便是膽紅素排泄的主要途徑。光療和藥物治療都可以使大便次數增加和(或)水分增多。從而排出更多膽紅素。研究中未觀察到其他嚴重不良反應,說明在本研究劑量下,茵梔黃口服液應用于足月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是比較安全的。
總之,本研究表明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光療對于足月兒高間接膽紅素血癥具有較好的療效,盡早服用茵梔黃口服液可以抑制膽紅素水平進一步上升,使部分患兒避免光療。且本研究劑量的茵梔黃口服液應用于足月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