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圖經》:地柏,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黃,狀如絲,莖細,上有黃點子,無花,葉三月生,長四、五寸許。四月采,暴于用;蜀中九月。藥市多有貨之。
【拼音名】Dì Gǔ Pí
【英文名】Chinese Wolfberry, 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 Root-bark of 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 of Barbary Wolfberry
【別名】杞根、地骨、地輔、地節(jié)、枸杞根、茍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齒牙根、紅耳墮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狗地芽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ium chinense Mill.采收和儲藏:早春、晚秋采挖根部,洗凈泥土,剝取皮部,曬干?;驅Ⅴr根切成6-10cm.長的小段,再縱剖至木質部,置蒸籠中略加熱,待皮易剝離時,取出剝下皮部,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植株較矮小,高1m左右。蔓生,莖干較細,外皮灰色,具短棘,生于葉腋,長約0.5-2cm.葉片稍小,卵形、卵狀鞭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0.5-2.5cm,先端尖或鈍,基部狹楔形,全緣,兩面均無毛?;ㄗ仙?,邊緣具密緣毛;花萼鐘狀,3-5裂;花冠管產和裂片等長,管之下部急縮,然后向上擴大成漏斗狀,管部和裂片均較寬;雄蕊5,著生花冠內,稍短于花冠,花花丁字形著生,花絲通常伸出。漿果卵形或長圓形,長10-15mm,直徑4-8mm,種子黃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田?;蚯鹆甑貛?。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性狀】性狀鑒別 根皮事筒狀、槽狀或不規(guī)則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長3-10cm,直徑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粗糙,有不規(guī)則縱裂紋,易成鱗片狀剝落;內表面黃白色,具細縱條紋。質松脆,易折為民,折斷面分內外兩層;內層灰白色。氣微,味微甘,后苦。
以筒粗,肉厚,整齊,無木心及碎片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有2-3條木栓組織環(huán)帶,最內的木栓層為完整的環(huán)帶,外側的則交錯連接,可見頹廢的篩管及射線細胞。韌皮部較寬,占根皮厚度一半;纖維單個散在或少數成束,偶見石細胞;射線寬1-2列細胞。本口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砂晶。
粉末特征:米黃色。①草酸鈣砂晶隨處散在,有的薄壁細胞充滿砂晶,形成砂晶囊。②纖維常與射線細胞連接;纖維梭形或紡錘形,長110-230μm,壁厚3-11μm,木化或微木化,具稀疏斜紋孔,有的胞腔含黃棕色物。③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橢圓形;復粒由2-8分粒組成。此外,可見石細胞、木栓細胞及落皮層薄壁細胞。
【炮制】揀去雜質及木心,略洗,曬干,切段。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歸肺;腎經
【功能主治】清虛熱;瀉肺火;涼血。主治陰虛勞熱;骨蒸盜汗;小兒疳積發(fā)熱;肺熱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