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個(味酸溫)細辛六兩(辛熱)干姜十兩(辛熱)黃連一斤(苦寒)當歸四兩(辛溫)附子六兩(炮,辛熱)蜀椒四兩(去汗,辛熱)桂枝六兩(辛熱)人參六兩(甘溫)黃蘗六兩(苦寒)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傷寒,熱少厥微,指頭寒,默默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后必便血。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jié)M,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傷寒發(fā)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其后必便膿血。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
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傷寒發(fā)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傷寒發(fā)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fā)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為亡血,下之死。
發(fā)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