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
【別名】木帚子、柳葉栒子、把把柴、山米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柳葉栒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Franch.
【原形態(tài)】柳葉栒子 半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達5m.枝條開張,小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紅褐色,嫩時被絨毛,后漸脫落。葉互生;葉柄粗壯,長4-5mm,通常紅色,具絨毛;葉片橢圓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8.5cm,寬1.5-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及白霜,葉脈上面下陷,下面突起?;▋尚?;花多密生成復聚傘花序,總花梗及花梗密被灰白色絨毛;苞片細小,線形,早落;花直徑5-6mm;萼筒鐘狀,萼片5,外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花瓣5,平展,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基部有短爪,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白色;雄蕊20,稍長于花瓣或近等長,花藥紫色;花柱2-3,離生,比雄蕊稍短;子房先端具柔毛。果實近球形,深紅色,內有小核2-3.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3000m的山地或溝邊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苦;涼。
【歸經】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祛風,止血利尿。主治干咳失音,濕熱發(fā)黃,腸風下血,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附方】①治干咳失音:翻白柴、玄參、麥冬、訶子。共煎水服。②治腸風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麥、酸湯桿、槐花。共燉豬大腸服。(性昧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摘錄】《中華本草》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