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布及平衡人體內含水量與年齡、性別有關。
1.水的來源:飲水約1200 ml、食物中含水約1000ml、代謝內生水約300ml,共約2500ml。
2.水的排出:腎臟排尿1500ml、自肺呼出400ml、皮膚蒸發(fā)500ml、出汗100ml,共約2500ml。
3.水的調節(jié):中樞在下丘腦,通過口渴、抗利尿激素(ADH)進行調控,其他如心房肽、腎素一醛固酮系統(tǒng)亦有調節(jié)水的功能。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作用于遠端腎小管的V2受體,促進水的重吸收。
4.水平衡紊亂
水平衡紊亂往往伴隨有體液中電解質的改變及滲透壓的變化。
(1)脫水:人體體液丟失造成細胞外液的減少,稱為脫水。脫水因血漿鈉濃度變化與否,又可將脫水分為高滲性、等滲性和低滲性脫水。
高滲性脫水:以水喪失為主,電解質丟失較少,(失水>失電)多見于飲水不足,如高溫作業(yè)大量出汗,或非顯性失水持續(xù)進行從而使水排出量增多。
高滲性脫水的特點是:
?、袤w液電解質濃度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增加,血漿Na+濃度大于150 mmol/L或Cl-與HCO3-濃度之和大于140mmol/L;
?、诩毎庖毫繙p少;
?、奂毎麅人蚣毎庖恨D移,造成細胞內液明顯減少。
高滲性脫水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口渴、體溫上升及出現(xiàn)各種神經癥狀,同時還有尿量減少,進而體重明顯下降等情況。
低滲性脫水:以電解質丟失為主,因而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低于正常,所以叫低滲性脫水
?。ㄊщ姡臼?。
病因多見于丟失體液時,只給補充水而不補充電解質造成,如胃腸道消化液的喪失(腹瀉、嘔吐等)以及大量出汗情況下,僅補充水分而未補充從消化液和汗液中所喪失的電解質,從而導致低滲性脫水。此時,血漿Na+濃度小于130mmol/L或Cl-和HCO3-濃度之和小于120mmol/L。細胞外液量減少,細胞內液量增多,體重稍有減輕。
等滲性脫水:主要是細胞外液的丟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失。由于丟失的水和電解質基本平衡(失水≈失電),因而細胞外液滲透壓保持正常,故稱為等滲性脫水。
常見于嘔吐和腹瀉等喪失消化液情況,此時患者體液電解質濃度改變不大。血漿Na+濃度為130~150mmol/L或Cl-與HCO3-濃度之和為120~140mmol/L,但細胞外液量減少,細胞內液量正常。等滲性脫水對機體損害在于細胞外液量減少而導致血容量不足,血壓下降、外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等。
(2)水過多:當機體攝入水過多或排出量減少,使體液中水增多、體重增加、血容量增多以及組織器官水腫,根據(jù)體液的晶體滲透壓分為三種類型:高滲性(鹽中毒)、等滲性(水腫)及低滲性(水中毒)水過多。
臨床上水腫較鹽中毒和水中毒更為常見。水腫時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細胞外液量(主要是組織液)增多,而滲透壓仍在正常范圍。一般當增加的體液量超過體重的10%以上時,可出現(xiàn)水腫臨床表現(xiàn)。引起水腫常見的原因有血漿蛋白濃度降低,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和電解質排泄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