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學性狀
1.形態(tài)與染色:革蘭染色陰性,卵圓形雙球菌,菌體相接觸面略凹陷,形似一對咖啡豆。急性淋病患者標本涂片鏡下觀察時,淋病奈瑟菌多存在于中性粒細胞內(nèi),慢性淋病時則多在細胞外。分離初期有莢膜。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1.致病物質(zhì):菌毛、脂多糖(脂寡糖(LOS))、IgA1蛋白酶、外膜蛋白。
2.所致疾病:人類是淋病奈瑟菌惟一的天然宿主。
淋病:成人淋病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性接觸感染,故淋病是重要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淋病奈瑟菌侵入泌尿生殖道粘膜,產(chǎn)生急性化膿性炎癥。
新生兒淋球菌性結(jié)膜炎:感染淋病奈瑟菌的孕婦在分娩時傳給胎兒。
3.免疫性:人類對淋病奈瑟菌普遍易感。由于淋病奈瑟菌抗原易變異,反復感染的現(xiàn)象普遍。
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采取泌尿生殖道、眼結(jié)膜膿性分泌物標本。革蘭染色鏡檢。如觀察到中性粒細胞內(nèi)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大量成雙排列的革蘭陰性球菌時,具有診斷意義。
進行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時,淋病奈瑟菌抵抗力弱,標本采集后應注意保濕保溫,并盡快檢測。將標本劃線接種于巧克力色血液瓊脂平板上。
進一步可做細菌抗原、核酸檢測。
四、防治原則
預防淋病應取締娼妓、防止不正當?shù)膬尚躁P系。
防止新生兒感染淋病奈瑟菌,原始的方法是采用1%硝酸銀滴入兩眼。目前常用紅霉素或四環(huán)素眼藥膏等替代硝酸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