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
根據一項于7月30日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的研究報道,接種瘧疾子孢子可對宿主產生誘導性作用。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造成的,通過瘧蚊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世界范圍內,僅是呈現臨床癥狀的患者病例每年就在3億到5億之間,而每年因患瘧疾而死亡的人數則則在一到三百萬之間, 這其中大部分為兒童。兒童、孕婦、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對本地流行的瘧原蟲免疫力較差,故是易患瘧疾的高危人群。瘧疾主要的流行地區(qū)是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南美北部的熱帶地區(qū),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
就中國而言,瘧疾主要的流行地帶為華中華南的叢林多山地區(qū),但疫情遠較非洲為輕。世界上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疫苗用于瘧疾的防治。人體感染瘧疾后,自然獲得性免疫應答非常緩慢。而人類可以通過蚊蟲叮咬、接種子孢子,對宿主產生一種誘導性的保護作用。先天免疫系統(tǒng)可以發(fā)現病原體和受感染的細胞并加以殺死。人體還可以產生抗體來對抗瘧原蟲和受感染細胞,這些免疫反應是造成病人病理反應的部分原因。實際上,人體對瘧疾的抵抗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瘧疾死者多為10歲以下免疫功能并不完善的兒童。然而,瘧原蟲具有一套非常復雜的遺傳系統(tǒng),在宿主的免疫反應壓力下,瘧原蟲可以通過基因重組的方式迅速改變它們及所寄生細胞的表面抗原,從而使得寄生蟲在血液內不容易被根除。許多病人在病理特征減輕后進入寄生蟲血癥(Parasitaemia)階段,此時免疫系統(tǒng)很難完全消滅瘧原蟲,病情進入慢性期。
本實驗中共有15名志愿者(18-45歲,無瘧疾感染或最近6個月沒有進流行區(qū)),其中10名志愿者列入“疫苗”組,其他5名志愿者列入對照組。疫苗組、對照組志愿者一月內接受一次蚊蟲叮咬,并持續(xù)3個月,叮咬“疫苗”組的蚊蟲已感染瘧原蟲,叮咬對照組的蚊蟲沒有感染瘧原蟲。在此期間所有志愿者均服用氯喹(一種抗瘧疾藥物,可以在瘧原蟲進入血液階段將其殺死)。停藥1個月后,再用5只感染有瘧原蟲的蚊蟲感染該15個志愿者來評估保護作用。結果顯示,“疫苗”組的10個志愿者血液中未發(fā)現瘧原蟲,而對照組的5人體內都發(fā)現有瘧原蟲。
作者指出,接種瘧疾子孢子可保護宿主避免瘧疾感染,這種方法將為瘧疾疫苗的研制提供一種新思路。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