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
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生物科研所在昆蟲免疫系統(tǒng)的基礎上研制出全新的抗病毒藥物,并在臨床試驗中獲得了成功。
大約在4億年前,昆蟲逐漸變成了多細胞動物中最大的種群。雖然昆蟲的免疫系統(tǒng)與人類有著根本上的不同,但它們很快就通過感受分子認知了微生物細胞,并合成了具有保護作用的縮氨酸。這些縮氨酸便成了研制藥物的無窮無盡的原料。這就是科研人員為什么能從昆蟲中提取藥物的原因所在。
俄研究人員就是在昆蟲免疫系統(tǒng)的基礎上研制、并生產出一種全心的抗病毒藥物———“阿洛費龍”。該藥物是昆蟲免疫系統(tǒng)的一種類縮氨酸,從麗蠅的幼蟲中分離出。“阿洛費龍”已在臨床試驗中作為抗病毒藥物獲得了成功,主要用于治療皰疹和乙型肝炎。
在“阿洛費龍”的基礎上,科研人員還研制出用于治療病毒和腫瘤疾病的新藥物———“阿洛斯塔基內”。該藥是“阿洛費龍”的同類,屬于長度只有10到15個氨基酸的蛋白質分子鏈。它不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還具有快速降低癌細胞擴散速度的功能。在用該藥物在動物的實驗中發(fā)現,該藥能識別那些非正常的細胞———被病毒感染或者癌細胞,治療效果顯著。此外,藥物不僅僅可用來治療傳染病,還可用在腫瘤的化療方面。
據悉,俄科研人員并不打算從昆蟲本身分離“阿洛斯塔基內”,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因為這樣做既復雜,又昂貴,他們是利用化學合成的方式獲得的。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