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我國夏代時已有較為精致的陶器,如釜、盆、碗、罐等。商代時在日常生活中更廣泛使用陶器,而且有了銅器食具,這都有利于食物的加工烹調。首先陶器的普遍應用,為湯液的發(fā)明提供了實際可能,其次是,商代藥物不斷增多,用藥經驗日益豐富,可以按病情選用多種藥物配合使用,即由單味藥走向復味藥,所以湯液的發(fā)明是歷史的必然。后人相襲傳說“湯劑”是伊尹發(fā)明的。歷史資料表明,伊尹也確與“湯劑”的發(fā)明有著密切關系。
伊尹,是商代人。相傳伊的父親是著名的廚師、伊尹受父親的影響也善烹調,湯妃嫁時陪嫁到湯王處,曾任湯王廚師。古人說“藥食同源。”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由于他經常接觸食物,可能從菜肴調配烹飪的經驗中悟出藥物配合煎服的道理。因而使他善制“湯劑”,也是客觀存在的。
《呂氏春秋·克已》載有伊尹答湯王問時,曾以醫(yī)病之理,論證治國之道:“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因此湯王起用伊尹作了右相“任以國政”。晉初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在《甲乙經》序中說:“伊尹……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shù)十卷”《漢書·藝文志》有“湯液經三十二卷。”《漢書·藝文志》說《湯液經》又名《伊尹湯液》。因此,后人傳說“湯劑”是商代伊尹創(chuàng)制發(f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