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第六十九回說到,唐僧師徒一行來到朱紫國,恰遇朱紫國王患病,孫悟空揭了醫(yī)病的皇榜,去為國王治病。國王見不得生人面,孫悟空聲稱自己會懸絲診脈,從尾下拔了三根毫毛,變作三條絲線,每條各長二丈四尺。叫宦官將絲線一頭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關尺三部上,一頭從窗欞兒穿出遞給孫悟空,孫悟空接一線頭,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著食指,看了寸脈;次將中指按大指,看了關脈;又將大指托定無名指,看了尺脈,然后準確地說出了國王的病情。
孫悟空的這種懸絲診斷方法,實質上是暗示了診斷技術。通過一些診斷儀器,準確診斷出病人的面介紹幾種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懸絲診脈”。
1.超聲波檢查。
超聲波也是一種聲波,具有聲波的各種特性,如沿直線傳播,遇到界面可以反射、折射和繞射,經過某種物體可以被吸收,從而衰減等。但它的頻率非常高,一般在2000赫茲以上,人的耳朵聽不見。醫(yī)學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超聲波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得更容易。當超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兩種不同密度的物體時,會產生聲阻變化,從而出現(xiàn)界面反射。如果把超聲波作用于人體,由于體內組織器官的密度不同,對于超聲波的反應也不同,同一組織,如果有了病變,病變部位與正常部位的反應也各異。于是,人們就會在超聲波診斷儀的屏幕上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圖像。并通過對圖像的分析來檢查和診斷出疾病。目前超聲波檢查應用最廣泛的是B超。
2.彩色多普勒診斷。
當汽車沿著道路從站立著的人旁邊駛過時,人的耳朵可以感覺到汽車笛聲音調的改變。當汽車由遠駛近時,笛聲波長縮短、頻率增長;反之汽車由近駛遠時,笛聲波長增長、頻率降低。我們把這種由于聲源與觀察者之間出現(xiàn)相對運動,使聲波頻率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多普勒效應。利用多普勒效應進行超聲檢測,將掃描線上各點的頻移方向、大小均以彩色編碼紅、藍、黃、綠等顏色顯示,這就是彩色多普勒。我們每個人的心臟都在連續(xù)不斷、辛勤地工作著,心臟將血液泵入主動脈,隨后流向逐級分支的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后回流人心臟。這流動的血液中的紅細胞就像奔馳的汽車,紅細胞隨血液流動,與靜止的超聲探頭間形成相對運動,使得醫(yī)生們就能夠運用多普勒效應來測定血液流動的速度、性質,以及血液是否按正常途徑流動,從而分析診斷疾病。醫(yī)生們運用彩色多普勒技術,不僅能清楚了解心臟及大血管的解剖形態(tài)與活動情況,而且能直觀形象地顯示心內血液的方向、速度、范圍、有無血流紊亂及異常的通路等。由于彩色多普勒圖像能直觀、清晰地顯示于熒光屏上,既可動態(tài)觀察,也可拍照靜態(tài)觀察,因此能診斷許多以前難以診斷的心血管疾病。
3.心電圖。
像一切生物活動伴隨著電活動一樣,心臟活動也伴隨著生物電活動。心臟每一次收縮和舒張,都會構成一個心電周期。人的體液中含有電解質,具有導電性能。從體內及體表會有電流自心電偶的正極流人負極,形成一個心電場。心電場在人體表面分布的電位就是體表電位。用心電圖機將此體表電位的電信號放大,并按心臟激動的時間順序記錄下來,就得到心電圖。臨床醫(yī)生應用心電圖,可以對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各中類型的心律不齊、心肌病等做出診斷。
4.腦電圖。
我們的大腦在不停也工作,并同時產生節(jié)律性的電位變化,這種電位變化可以用電極從頭腦皮上引出,也可直接從大腦皮層上引出來。當用一種儀器將引出的電位變化繪成圖形時,就成為腦電圖。腦電圖可用于檢查癲癇、腦損傷、腦腫瘤、腦寄生蟲病及其他腦的器質性損傷等。
5.肌電圖。
人們在運動時,肌肉發(fā)生收縮或松弛,與此同時,肌細胞內外的離子發(fā)生流動。隨著帶電離子在細胞膜的流動,好、就產生了生物電。把神經肌肉活動時的生物電記下來,就是肌電圖。肌電圖對某些神經肌肉疾病的診斷、科學研究、運動醫(yī)學等有較廣的應用。
6.X射線檢查。
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fā)現(xiàn)了X射線,它可以穿透普通光線無法穿透的物質,它可以使膠片感光。醫(yī)學家和物理學家利用X射線的這些特性,發(fā)明了X射線透視和照相檢查,能使人體內部的病變反映到熒光屏—亡或拍成膠片保存下來。醫(yī)生第一次可以不用外科手術就能夠看見人體內病變和受損傷的情況。
7.CT。
CT是X射線與電子計算機的“混血兒”,也可以說它是在X射線機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但它的工作過程卻與X射線機不同。它的構成包括掃描床架、X射線發(fā)射部分、控制系統(tǒng)、放大器及模數(shù)轉換器、計算機及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控制部分顯示系統(tǒng)和膠片照相設備等。
檢查時,病人躺在檢查臺上,對準旋轉掃描架,架上的X射線球管和探測器,就可以沿著人體長軸的垂直平面,一層一層地對人體進行掃描,好像分割成一系列的斷層薄片,再把這些“薄片”做180‘的旋轉攝影。醫(yī).學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CT再把掃描得到的光信息,經過放大轉換成數(shù)字,輸入電子計算機,很快計算出斷層“薄片”上每個像素小點的線性衰減系數(shù),繼而轉換成不同的電流,然后在電視熒屏上顯示出圖像,攝影機把圖像錄制下來,就成為我們見到的CT圖像。CT不僅能對人體進行層層掃描,而且能把攝取的大量圖像疊加起來,形成立體圖,供醫(yī)生作立體和動態(tài)觀察,提高了對疾病的辨別能力。
8.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術。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術,又叫數(shù)字式X射線攝影術。它是把電子計算機數(shù)字化的能力與常規(guī)X射線攝影和透視裝置結合起來的一種血管造影檢查的新方法。
這種檢查方法是在進行血管造影之前,先拍一張同一部位血管造影的X光片(叫掩模像),然后從靜脈注入造影劑,再拍一張同一部位血管造影的X光片(叫造影像)。然后,把這兩張像通過X射線影像增強器電視系統(tǒng),把所形成的圖像視頻信號變成數(shù)字信號,存人相應的掩模像存儲器和造影像存儲器里,再輸入減法器中相減,就能獲得一幅清晰的、造影劑標示出來的血管像。這個血管圖像再經過對比增強、模塊轉換等一系列復雜過程,就展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了。這些圖像還可以輸入視盤、磁帶和膠片存檔保存,這樣,在治療前后進行對比觀察就非常方便。
9.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就是把人體放在一個像小屋一樣的超導磁場里,在外磁場的作用下,人體內氫質子的自旋磁軸,就會順磁場或逆著磁場方向,重新相互平行地排列起來。自旋軸/頃著外磁場方向的,處于低能狀態(tài);自旋軸逆著外磁場方向的,處于高能狀態(tài)。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一個與外磁場方向相互垂直的、短暫的射頻脈沖,激發(fā)自旋質子,使它獲得橫向磁矩,并產生推進運動。這時,有一部分自旋質子吸收射頻脈沖的能量,躍遷為高能狀態(tài),以致脈沖暫停,激發(fā)電磁波信號。這一系列過程,就是磁共振現(xiàn)象。自旋質子從發(fā)出共振信號,到完全恢復到受射頻脈沖激發(fā)前的平面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稱為“弛豫時間”。
在磁共振過程中,不同的組織器官及其病變的磁共振信號強度不同,弛豫時間也不相同,從而顯示出不同的圖像。磁共振的圖像十分清楚,現(xiàn)已用頭顱、腦、脊髓、盆腔、關節(jié)、心臟、腹膜、腹部、頸部、乳腺等組織的檢查。它可以從任何方向和平面進行掃描,因而在對于病變的準確定位方面,遠遠超過了X射線和CT等各種檢查技術。
10.光導纖維內窺鏡。
纖維內窺鏡也是在老式的金屬胃鏡、氣管鏡、結腸鏡等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的結構并不復雜,主要有纖鏡、光源和附件三大部分。它的外表就像一條細長的橡膠管,但管芯中卻裝著數(shù)萬根光導纖維。光導纖維的頂部,裝有一個小小的鏡頭,使用非常方便。
纖鏡分兩部分:①光學系統(tǒng):包括光源、照相機、導光束、棱鏡、物鏡、導像束和目鏡。②機械部分:有操縱纖鏡的彎角鈕、固定鈕、牽引鋼絲、管道及外套管等。
為了使圖像清晰,光源燈為大亮度、高功率,其光色接近日光,燈泡的使用壽命長,便于檢查及更換。為避免灼傷組織,外接光源要經過紅外線過濾措施,這樣光線進人人體后即成為冷光。
附件主要包括細胞采集、活檢或手術器械,如沖洗、吸引管、細胞刷、活檢鉗、手術刀等。此外,為了擴大使用功能,還有傳像、錄像設備,如示教鏡、照相機、攝影機、錄像機、纖維電視等。
進行纖維內鏡檢查時,醫(yī)生把內鏡送人需要檢查的臟器,從光源發(fā)出的強光,經導光束傳人人體內腔照明,醫(yī)生通過外面的操縱裝置,使鏡頭彎曲、活動,當鏡頭對準器管內部表面成像后,再通過導像束傳送到體外的目鏡,于是醫(yī)生就能觀察臟器內有無疾病了。醫(yī)生還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不同角度的掃察,只要是內鏡能達到的范圍,一般都可以檢查清楚。
正是由于纖維內窺鏡的這些特點,所以它一問世便受到醫(yī)生和病人的歡迎,近10—20年,在臨床廣為使用,品種也從纖維胃鏡發(fā)展到目前的鼻內腔、十二指腸、胰膽管、結腸、小腸、心臟、支氣管、腎盂、膀胱、子宮、陰道、腹腔、關節(jié)等20多種內窺鏡;用途也不僅僅是觀察病變了,它還包括:攝影專用纖維內窺鏡;觀察及直視下沖洗作脫落細胞檢查;直視下取活體組織或觀察下手術等的內窺鏡;還有觀察、活檢(或手術)、攝影三者結合的內窺鏡?,F(xiàn)在臨床上多使用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