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特性:適應性較強,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但喜溫暖濕潤,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較好。耐鹽堿,在酸性上土壤生長不良。栽培技術可采用播種、扦插、壓條、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繁殖為主。
扦插繁殖:春、秋均可進行,但以春季扦插為好。在3月下旬或9月下旬,剪取一二年生健壯枝條,取其中段,截成長20-30cm帶有2-3個節(jié)的插穗;按株行距6cm×15cm插入苗床;育苗期應經(jīng)常澆水,保持苗床濕潤,并適當追肥。秋季扦插的翌年春4月上旬移栽;春季扦插的當年秋季定植。
種子繁殖:在秋季采收成熟時實,與2倍濕細沙拌勻,堆放陰涼通風的室內(nèi),翌年4月上、中旬播種,將果實搓去外殼,用35-40℃溫水浸泡1晝夜,撈出稍晾后,與混合糞肥的火灰拌勻,條播于苗床,第1hm2播種75-105kg,苗期注意澆水,適當追肥,當年春季育苗,幼苗當年高30-40cm,秋后定植。
壓條繁殖:5-6月間,選一二年生的健壯長枝,用波狀壓條法,每隔40-50cm埋入土中,深約15cm,壓實。待長出不定根后,分段栽斷,帶根定植。
分株繁殖:在4月上旬或7月旬,隨挖隨栽。定植在秋季或春季,植株落葉后至萌芽前進行,按株行距1m×1.3m開穴,施土雜肥與土壤混勻,每穴栽2-3株,填土壓實,澆透水。 田間管理:定植后1-2年,在春季萌芽前,6月和生產(chǎn)關系了落葉后各中耕除草1次,冬季中耕結(jié)合培土。追肥在定植后的前2年以施人畜糞水為主,第3、4年開花結(jié)果后,應增施堆肥和磷肥,每年施肥2次,第1次在開花前,第2次在修剪后,在花期可噴施1%過磷酸鈣水溶液1-2次。在地勢低洼的地段,雨季要注意及時排除積水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冬季休眠期,應剪除枯枝、老弱枝,病蟲枝及徙長枝,對生長多年長勢衰退的植株應進行更新,即在離地面30cm處將老枝全部剪除,增施肥料,促進多發(fā)健壯新枝。在新枝長至1m多高時,要及時打頂,太高的枝要進行彎枝,均可促其多發(fā)新枝,多結(jié)果實。 種子繁殖的栽培后3-4年結(jié)果,扦插繁殖的栽后2-3年結(jié)果,在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果實陸續(xù)成熟,應邊成熟邊采摘,先在室內(nèi)堆放3-4d,然后攤開曬或烘干,篩去枝梗,揚凈雜質(zhì)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