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氣分析的指標分別有哪些?為了幫助外科主治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血PH 表示血液中H+濃度的指標,由代謝性成分和呼吸性成分的比值決定;正常動脈血pH為7.40±0.05;此值的異常表示存在酸或堿中毒,但此值正常并不意味著不存在代謝問題。
(2)PCO2 指血液中游離的CO2所產生的張力;正常動脈血的PCO2為4.53~6.00kPa(34~45mmHg),平均5.33kPa(40mmHg);反映酸堿代謝中呼吸性成分的指標。
(3)H2CO3 碳酸(H2CO3)的濃度(mmol/L):PCO2×0.03(CO2的溶解系數(shù))得到;意義與PCO2相同。
(4)真實HCO3-(A.B.) 指用與空氣隔絕的全血標本測得血漿中的HCO3-的實際含量,正常值為22~27mmol/L,平均為24mmol/L,反映血液中代謝成分的含量,但也受呼吸成分的影響。
(5)標準HCO3-(S.B.) 指全血在標準條件下(即血紅蛋白的氧飽和度為100%,溫度為37℃,PCO2為5.33kPa)測得的血漿中HCO3-的含量;正常值與A.B.相同;是代謝成分的指標,不受呼吸成分的影響:血漿PCO2為5.33kPa(40mmHg)時,A.B.=S.B.。
(6)緩沖堿(B.B.)
A.全血B.B.:指血液中所含緩沖堿的總和;正常值45~52mmol/L;屬于代謝性成分的指標,受血紅蛋白含量的影響,不受呼吸性成分的影響。
B.血漿B.B.:只包括血漿中的緩沖堿:正常值42mmol/L;不受血紅蛋白含量的影響,受呼吸性成分的影響。
(7)堿剩余(B.E.) 可由測得的緩沖堿減去緩沖堿的正常值得出,也可由酸堿滴定法測出;正值表示堿剩余,負值表示堿不足;全血B.E.的正常值﹣3~﹢3mmol/L;不受血液中呼吸成分的影響,是代謝成分的指標,能真實反映血液中B.E.的增多或減少的程度。
推薦閱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信息、復習資料、備考干貨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外科主治醫(yī)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