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考測評>> |
【概述】小兒結(jié)核病是由結(jié)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小兒時期以原發(fā)性肺結(jié)核為主要類型,包括原發(fā)綜合征及肺門淋巴結(jié)結(jié)核(也稱支氣管淋巴結(jié)結(jié)核)。本病起病緩慢,呼吸道是傳播的主要途徑用P菌的結(jié)核病人是主要傳染源。本病屬中醫(yī)“肺癆”、“童子癆”范圍。
【病因病理】引起本病的外因為感染癆蟲邪毒,內(nèi)因為氣血虧虛。癆蟲邪毒從口鼻而入,蘊伏于肺間,當(dāng)營養(yǎng)不良,勞累過度,病后體虛,出現(xiàn)正氣不足之時,病邪可乘虛而發(fā)作,成為肺癆。若邪盛正虛,則肺火熾盛,壯熱起伏;肺氣上逆,則咳嗽氣促;若病邪久留,耗傷肺陰,陰損及陽,則出現(xiàn)虛熱盜汗,疲乏無力等證候。
【診斷要點】
1.有結(jié)核病密切接觸史,近期有急性傳染病史,如麻疹、百日咳等。或有未接種卡介苗史。
2.以長期不規(guī)則發(fā)熱或午后潮熱,顏面潮紅,盜汗,咳嗽氣急為主癥。嬰幼兒可突出表現(xiàn)為高熱,癥狀與流行性感冒或肺炎相似。
3.有慢性結(jié)核中毒癥狀,如食欲不振,疲乏無力,進行性消瘦等。
4.實驗室檢查 血沉增快,結(jié)核菌素試驗陽性,痰或胃液內(nèi)可找到抗酸染色陽性桿菌。
5.X線檢查 原發(fā)綜合征的原發(fā)性灶多呈圓形小片狀陰影,與肺門淋巴結(jié)的四塊陰影構(gòu)成啞鈴狀的“雙極影”。肺門淋巴結(jié)結(jié)核則肺門病灶處呈圓形或橢圓形四塊狀陰影。
【辯證分型】
1.肺火熾盛癥狀:高熱起伏,兩顴升火,咳嗽氣急,煩躁多汗,口渴引飲,口唇青紫,舌質(zhì)紅絳,舌苔黃,脈數(shù)。
證候分析:常見于原發(fā)綜合征,少數(shù)患兒因素體虛虧,氣血不足,脾肺兩虛,感癆蟲邪毒后,正邪分爭而高熱起伏。熱盛則口渴引飲,煩躁多汗。肺失清肅,肺氣上逆,故咳嗽氣急。邪毒已損肺陰,故午后兩顴升火。肺之氣血運行不暢,則口唇青紫。舌紅絳苔黃,脈數(shù),均為肺火熾盛之象。
2.肺陰虧損癥狀:干咳少痰,偶有咳血,或痰中帶血,或有潮熱盜汗,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常為本病初起,邪毒內(nèi)蘊,肺陰虛損,陰虛而生內(nèi)熱,故潮熱盜汗,舌紅,脈細數(shù)。肺失清肅,肺氣上逆,則干咳少痰。肺喜潤惡燥,肺陰已虧,血絡(luò)受損,則偶有咳血,或痰中帶血。
3.陰虛火旺癥狀:午后潮熱,兩顴艷紅,咳嗆少痰,或有咳血,盜汗心煩,形體消瘦,口渴咽干,大便干結(jié),小便色赤后質(zhì)紅,苔少乏津,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多見于本病中期或晚期。邪毒內(nèi)蘊,耗損肺陰,陰虛火旺,肺內(nèi)燥熱,故午后潮熱,二顴艷紅,盜汗心煩,口渴咽干等。肺之氣陰受損,清肅之令不行,肺氣上道則咳嗆少痰。肺之血絡(luò)為邪毒所灼,血不循經(jīng)則有咳血。
4.脾肺氣虛癥狀:低熱不退,面?s自汗,神疲乏力,語音低弱,咳嗽多疾,舌體胖,苔白,脈細軟。
證候分析:常見于本病中期或晚期。素體脾虛氣弱,患本病后,肺氣亦虛,氣不布津,脾虛益甚,痰濕內(nèi)生,故咳嗽多痰,面?s自汗,神疲乏力,舌胖苔白,脈細軟。氣道與聲門與肺相通,為肺系所屬,肺氣不足則語音低弱。邪毒內(nèi)蘊,已損肺陰,陰虛生內(nèi)熱,故低熱不退,此為虛熱。
5. 陰陽兩虛癥狀:咳嗆咳血,面色暗淡,盜汗自汗,午后潮熱,形體消瘦,或面浮肢腫,心悸氣短,納呆便溏,怕冷畏風(fēng),或肌膚甲錯,唇周微紫,舌紅少津,苔光剝,脈微細弱。
證候分析:見于本病晚期及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例,已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肺脾腎俱病。陰虛則潮熱形瘦,盜汗,肌膚甲錯,舌紅少津,苔光剝。陽虛則怕冷畏風(fēng),自汗。肺腎不足測心悸氣短。脾腎兩虛,水濕泛溢于肌膚,則面浮肢腫。脾虛運化失職,則納呆便溏。肺之血運不暢,則唇周微紫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分型治療】
1.肺火熾盛治則:清熱解毒,瀉火化痰。
主方:清金化痰湯加減。
加減:痰多者,加象貝母10克、海浮石10克;高熱起伏,加生石膏3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5克;腹脹便秘,加涼隔散10克(包煎),或生大黃6~10克(后下);口渴引飲,加生地10克、石斛10克;
唇周青紫,加丹參10克、桃仁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清肺瀉火化痰的方劑。方中山梔、黃芩清肺瀉火,清熱解毒;知母清熱滋陰瀉火;桑白皮清瀉肺中之熱;貝母、瓜簍仁、桔梗止咳化痰;麥冬清熱潤肺;陳皮化痰燥濕;茯苓健脾化濕;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處方舉例:
黃芩10克 山梔10克 生石膏30克 夏枯草10克 蒲公英15克 杏仁10克 桑白皮10克象貝母10克 知母10克 瓜萎仁10克 百部10克 涼隔散10克(包煎)。
2.肺陰虧損治則: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
主方:月華丸加減。
加減:午后潮熱,加銀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咳嗽較重,加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偶有痰中帶血,加仙鶴草10克、茅根30克。
主方分析:本方有補肺養(yǎng)陰的功效,常用于肺陰虛久咳,或痰中帶血時。方中天冬、麥冬、生地、熟地、沙參,均為養(yǎng)陰清熱之品。川貝、百部潤肺止咳,桑葉、菊花清熱解表,山藥、茯苓健脾補氣,阿膠為養(yǎng)血補血之品,三七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獺肝養(yǎng)肝之品,可用紫河車替代。
處方舉例:
天麥冬各10克 生熟地各10克 南北沙參各10克 百部10克 川貝母10克 桑葉10克 白菊花10克 山藥10克 參三七10克 阿膠10克(烊沖)仙鶴草10克。
3.陰虛火旺治則:滋陰清火,潤燥止咳。
主方:秦艽鱉甲散加減。
加減:盜汗,加五味子6克、糯稻根15克;咳嗽頻作,加桑白皮10克、百部10克;咳血,加仙鶴草10克、藕節(jié)10克;大便干結(jié),加麻仁10克、瓜萎仁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滋陰養(yǎng)血,清熱除蒸的方劑。
方中鱉甲、知母滋陰清熱,秦艽、柴胡解肌退熱,青蒿、地骨皮清熱除蒸,當(dāng)歸補血活血,烏梅生津斂肺。
處方舉例:
秦艽10克 鱉甲15克 地骨皮10克 銀柴胡10克 知母10克 青蒿10克 天花粉10克百部10克 桑白皮10克 黃芩10克 川貝母10克 甘草6克。
4.脾肺氣虛治則: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主方:人參養(yǎng)營湯加減。
加減:頭目眩暈,加制首烏10克、川芎10克;咳嗽頻作,加百部10克、黃芩10克;納食欠佳,加山藥10克、神曲10克;盜汗自汗,加龍骨30克(先煎)、牡蠣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為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的方劑。
方由八珍湯加減而成,肺牌并補,氣血同養(yǎng)。所增五味子、遠志可養(yǎng)心安神,陳皮化痰燥濕。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太子參15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 當(dāng)歸10克 生熟地各10克 白芍10克五味子6克 遠志10克 百部10克 知母10克甘草6克。
5.陰陽兩虛治則:滋陰補陽。填補精血。
主方:補天大造丸加減。
加減:泄瀉者,加白術(shù)10克、炮姜炭10克;面浮肢腫,加車前子10克(包煎)、澤瀉10克;心悸氣短,加五味子6克、磁石30克(先煎);盜汗自汗,加浮小麥30克、牡蠣30克(先煎);唇周微紫,加丹參10克、桃仁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陰陽兩補的方劑。方中人參、白術(shù)、茯苓、黃芪、山藥健脾補氣,當(dāng)歸、白芍、熟地滋陰補血,鹿角、紫河車溫補腎陽,枸杞子補益肝腎,棗仁、遠志養(yǎng)心安神,龜版育陰潛陽。
處方舉例:
黨參10克 黃芪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 山藥 10克 當(dāng)歸 10克 白芍10克 熟地 10克 枸杞子10克 鹿角片10克 五味子6克 龜版15克 紫河車粉3克(吞)
【中成藥】
1.療肺寧 每日3次,每次6片吞服。3個月為1療程。
2.復(fù)方金養(yǎng)片 每日3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肺火熾盛。
3.達肺革 每日1袋,煎水分次內(nèi)服。用于本病痰中帶血。
【簡便方】1.黃芩10克,百部15克,丹參10克,每日 1劑,水煎內(nèi)服。
2.夏枯草30克,水煎服,每日分3次內(nèi)服。
3.白及、百部各60克,黨參、黃芩、龍骨、牡蠣各30克,研末為蜜丸,重8克,早晚各服1粒。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控制傳染源,對活動性結(jié)核病人應(yīng)隔離治療,病人的食具和排泄物要徹底消毒。
2.適當(dāng)休息,減少消耗,補充蛋白質(zhì)和各種維生素。
3.居室要清潔衛(wèi)生,空氣流通。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定期做好預(yù)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