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
牙痛是牙齒和牙周疾病的常見癥狀。一般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尤為明顯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中醫(yī)認為風火、風寒、胃熱、虛火等皆可引起牙痛。用自我按摩的手法可以治療牙痛。
1. 預備式
坐位或站位,全身放松,雙眼平視微閉,呼吸調勻,靜息1~2分鐘。
2. 指掐合谷穴:
用拇指指尖,按于對側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l分鐘。
功效:疏風解表,活絡鎮(zhèn)痛。
3. 按揉下關穴
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指腹,放于同側面部下關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4. 按壓頰車穴
用雙手拇指指腹,放于同側面部頰車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按壓0.5~l分鐘。
功效:解痙止痛,活血消腫。
5. 按揉風池穴
用雙手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風池穴,其余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提神醒腦。
6. 指掐少海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少海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7. 按揉陽溪穴
用拇指指腹,放在對側陽溪穴,適當用力掐0.5~l分鐘。
功效:通腑瀉熱,清熱止痛。
8. 掐牙痛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牙痛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活血止痛,通絡解痙。
9. 揉按面頰部
用雙手掌掌心,分別放在同側面頰部,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鐘,以面頰部發(fā)熱為佳。
功效:活絡散寒,緩痙止痛。
10. 推行間穴
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行間穴,適當用力上下推動0.5~1分鐘。
功效:消腫止痛,通經活絡。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